1、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2、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4、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6、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荀子《荀子·天论》
7、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荀子《非相》
8、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儒效》
9、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10、不诱干誉,不恐于诽。
11、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1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13、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14、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18、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0、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2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2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2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6、圣可积而致,途之人能够为禹。——《荀子·性恶》
27、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29、圣可积而致,途之人能够为禹。
30、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31、学不能够已。
3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4、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35、匹夫不能够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况
36、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况《荀子》
3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8、君子赠人之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39、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40、知而好学,然后能才。——荀况
41、兵事以民为本——荀子
4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4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4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45、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6、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
47、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名言
48、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49、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