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慎始如终,则无败事。——《道德经》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增广贤文》
4、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5、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7、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增广贤文》
8、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增广贤文》
9、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10、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儿无女富不长。——《增广贤文》
11、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12、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不嫁惹出笑话。——《增广贤文》
1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14、以财交者,则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出处:《曾国藩》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9、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20、言之无文,行而则不远。——《左传》
21、君子坦荡荡,小人则长戚戚。——孔子
22、捐躯赴之国难,视死则忽如归。——曹植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6、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2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3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6、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3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4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4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5、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4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8、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4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5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积极向上的文言文句子 50句菁华
1、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5、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7、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8、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2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2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2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27、大凡物不得其*则鸣。
2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29、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0、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3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32、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33、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4、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35、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3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9、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4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50、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经典哲理的文言文句子 40句菁华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9、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4、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2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7、君子*之美,不*之恶。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31、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3、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9、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0、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伤感的文言文句子 30句菁华
1、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2、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3、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4、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5、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7、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8、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9、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10、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11、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13、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5、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
16、碧血染就桃花,只想再见,你泪如雨下,听刀剑喑哑,高楼奄奄一息,倾塌。
17、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18、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9、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20、当百味尝遍,自然看透;人生的旅途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需要你自己走,自己扛。
21、犯贱是普遍真理,你我只是其中之一。
22、弹指流年,拂歌尘散,消瘦了思念;轻触琴弦,如风之纤细,思念为谁断?
23、看流年飞逝,沉默不语,这场戏终究是我负了你。
24、那一抹琴弦中的忧伤,黯淡了谁的记忆:那一颦一笑,苍白了谁的脸颊。
25、雨打芭蕉晚,清吹那堪听,灯花瘦烬春宵冷,箜声依旧,心字全非。
26、旧人难留此凉城,凉城何苦留旧人。
27、春渐深,花愈艳,捻一朵花的风雅,在阳光的眸间盛开别致。独饮一杯记忆,芳菲的欢语,阑珊了过往,沧桑了岁月的尘烟,和着季节醇香,轻轻写入流年的笺册。走过一处风景,总有心动与感动。倘若你在,温煮一壶新茶,浅品一段静好时光。
28、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9、以我万劫不复为代价,护你三生富贵荣华,守你七世笑靥如花。
30、某一天你我暮年,*庭前,赏花落,笑谈浮生流年。今夕隔世百年一眼,相携而过,才知姹紫嫣红早已看遍。
——中考文言文复习 50句菁华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旦日:第二天。
3、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参考答案】:
8、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9、“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10、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1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5、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6、略(主要从勤学的角度回答)
17、蹴():用脚踢。
1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20、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1、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22、理解文章主旨题“某人做某事的目的、作者的情感、揭示了什么道理”
23、了解中考其他考题的特点
24、解释加点的词:
25、翻译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2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28、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29、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30、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小石潭的概貌。
31、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32、给加点字注音。
33、败绩:大败。
34、故:原因,缘故。
3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36、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37、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3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
39、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4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4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42、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43、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4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4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文两篇.三峡》
47、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48、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49、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50、我们给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简单的课外语段,主要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如《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通过对这些课外语段的训练,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而且有效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们看到了课内学习对课外实践的巨大作用,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妙处,从而坚定了对课内知识学习的信心。
——文言文励志微信个性签名 50句菁华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5、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6、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9、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来自于李清照《夏日绝句》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自于龚自珍
13、学不可以已。——来自于《荀子》
14、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来自于陆九渊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来自于孔子
16、学而不化,非学也。——来自于杨万里
1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来自于顾炎武
19、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来自于孟郊
20、以五十步笑百步。——来自于《孟子》
2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来自于朱熹
22、位卑未敢忘国。——来自于陆游《病起书怀》
23、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2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7、不怨天,不尤人。
28、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出处:《孔尚任》
29、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出处:《罗贯中》
30、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出处:《礼记》
31、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出处:《王实甫》
3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出处:《增广贤文》
33、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出处:《辛弃疾》
34、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死相公者。”——出处:《张岱》
35、欲仙去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出处:《张岱》
36、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出处:《朱熹》
37、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出处:《白居易》
38、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39、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40、多行不义必自毙。
4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45、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4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48、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4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文言文名句 50句菁华
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2、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很好的句子
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爱国格言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1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来自于 《诗经》
1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14、情随境变,字逐情生。——明·袁宏道《叙小修诗》
15、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1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17、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夜月)
18、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0、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2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22、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出处:李斯《谏逐客书》
2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2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6、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来源于——晏子春秋)
27、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来源于——左传)
2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源于——王之涣)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源于——陆游)
30、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
3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3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出自明代谚语
3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出自《后汉书》
3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孟子》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出自《韩非子》
3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自《论语》
3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自韩愈
38、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9、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40、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41、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42、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5、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今有倾国倾城之舞袖。
46、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4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48、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49、君子*之美,不*之恶。
5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文言文名句加译文 40句菁华
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2、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3、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1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3、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9、子曰:“……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0、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21、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2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23、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24、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25、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26、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8、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2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30、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31、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
32、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33、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3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35、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36、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37、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3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增广贤文》。
40、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5、项伯*,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6、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7、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8、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9、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10、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11、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
12、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14、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15、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
16、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17、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1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19、*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2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21、天雨墙坏(雨,下雨)
22、愿为市鞍马(市,买)
23、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24、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25、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6、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27、皆下之(攻下)
28、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29、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0、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31、乃丹书帛(用朱砂)
32、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3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3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35、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3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3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38、生死而肉骨生:使……复生
39、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4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