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的成语及解释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成语

1、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2、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教应该及早。

3、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指文臣武将很多,势力强大。

4、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指趁敌人没有防备时加以打击。

5、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6、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7、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8、韩信用兵,多多益办:韩信:刘邦的将军。比喻越多越好。

9、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学识非常的渊博,天文地理都懂。

10、兵来将迎,水来土堰: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1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12、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13、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14、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样子。

15、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匹夫:*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民都有责任。

16、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易:变易,转变。*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17、大王好见,小鬼难当:指头目见面好说话,喽啰们难缠。指走狗借着主人势力敲诈勒索。

18、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耻:耻辱;荣:荣耀。不认为是可耻,反而认为是荣耀。指不知羞耻。

19、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20、耳闻是虚,眼观为实:虚:虚假。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22、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2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2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25、豪厘不伐,将用斧柯: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2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27、静如**,动如脱兔:**: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28、山**上,应接不暇:山**: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29、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3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八字的成语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八字的成语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1)

——八字成语及含义 50句菁华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形容两头没着落。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4、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勤:劳作。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日出之处;桑榆:日将落时,余晖在桑榆之间,指日落处。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得到胜利、收获。

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即马陆,切断后仍能蠕动。僵:硬。后用以比喻人虽死去,他的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

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9、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动脑子,用心思考。也指战争的胜败与指挥员能否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指挥有很大关系。

10、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1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无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12、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相貌丑陋或神情卑劣,使人厌恶;语言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13、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得有理据。

1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

15、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比喻世事变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方面发展。

1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可经久不坏。

1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声名极大的人,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1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指借口。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他人。

19、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即魔罗。破坏善行的恶鬼,有时也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即所谓“迷障”。原来是我佛用以警告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也比喻取得一定成果后的障碍更大。

20、路见不*、拔刀相助:形容见义勇为、积极援助被欺负者的行动。

21、窥测方向、以求一逞:逞,快意、如愿。偷偷地探测方向,妄图达到*的目的。

22、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在嘤嘤地叫唤,这是它寻找朋友的声音。比喻需要意气志趣相投的朋友。

2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辞劳苦地辛勤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方休。鞠躬,谨慎地弯着腰。

24、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给对方行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

25、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26、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异:灾异。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27、刻画无盐,唐突西施:刻画:描绘;无盐:战国时齐国的丑女;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较,冒犯与贬低了美的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骏马,千里马;枥: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29、三分像人,七分似鬼: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30、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3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32、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33、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3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35、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36、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37、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38、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39、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40、顺道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4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4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4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44、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4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46、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47、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48、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49、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50、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八字的成语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2)

——八字的成语解释 30句菁华

1、不可无一,不能有二: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

2、男大须婚,女大必嫁: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4、关门养虎,虎大伤人: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5、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6、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7、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8、举如鸿毛,取如拾遗: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9、乖气致戾,和气致祥:乖:不和谐;戾:罪。指不和招致祸患,和睦带来吉祥。

10、和氏之璧,夜光之珠: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11、己所不欲,勿加诸人:欲:想要,希望;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2、不喑不聋,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13、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1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15、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16、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山名,在安徽淮南市西。把八公山上的树木和草都当成敌兵。

17、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

18、南山可移,此案不动:南山:终南山;动: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

1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2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21、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22、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23、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24、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找不到上天的路,也找不到进地狱的门,形容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已经无路可走了。

25、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累:积聚;垂堂:靠近屋檐的地方,比喻危险的地方。家中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

26、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白头:老年;倾盖:停车,初见。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

27、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28、耕者让畔,讼者让田: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有纠纷的给对方让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

29、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3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八字的成语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3)

——八字的成语和解释 30句菁华

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2、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3、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4、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5、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

6、躲得和尚躲不得寺:寺:寺庙。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7、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8、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9、福不重至,祸必重来:重:重复。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1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聚;庆:福。积德的人家,子孙必然会得到福泽。

1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民都有责任。

13、见怪非怪,其怪自害:怪:奇异的。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14、佛是金妆,人是衣妆:妆:妆饰。指佛像光彩靠涂金装点,人的俊俏靠衣饰打扮。

15、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要,希望;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7、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1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竿头:竹竿的顶端。比喻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不能满足,还要求向上。

19、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化:变。经过妥善处理,将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变成没事,息事宁人。

20、祸福无门,唯人所召:门:门径;召:招致,导致。灾祸与幸福没什么定数,全由人自身招引。

21、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成:完功,成就;虏:俘虏。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失败了就被称为阶下囚。

22、拿贼要赃,拿奸要双:赃:赃物;奸:通奸。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23、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25、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27、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看到山上的树木杂草,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29、千棰打锣,一棰定声: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同“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3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八字的成语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4)

——成语及解释 50句菁华

1、捶胸跌足: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2、珠泪偷弹:有泪只能在暗中流,形容受到委曲而悲伤的情形。

3、呕心抽肠:形容极度悲伤。

4、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

5、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6、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7、抢地呼天: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8、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9、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10、铁佛伤心,石人落泪:铁铸的的神佛也会伤心,雕刻的石人也会落泪。形容极其悲伤。

11、莺吟燕儛: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同“莺歌燕舞”。

12、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13、霓裳羽衣: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14、眼花历乱:历乱:不清楚,混乱。形容看见美丽,复杂的色彩或繁复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15、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16、凄入肝脾:形容非常悲伤。

17、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18、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19、万马齐喑: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2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21、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22、不登大雅之堂: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23、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24、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5、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26、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27、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出自 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

28、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 用来形容艺术品。

29、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不用于褒义。

30、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不用于褒义。

31、靦颜天壤: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天壤:天地,指人世间。形容丧失气节,厚着脸皮活在世上。

32、腼颜天壤:腼颜:厚着脸面。天壤:天地,指人世间。形容厚着脸皮活在人世间。

33、天经地义: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

34、缩地补天: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

35、天愁地惨: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36、颠乾倒坤: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

37、心*气和 心情*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38、眉欢眼笑 形容非常兴奋、高兴

39、吹胡子瞪眼 〖解释〗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40、硕大无朋 形容无比的大。

41、时乖运蹇 指时运不好

42、得意忘形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43、万马齐喑 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44、惊喜欲狂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45、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可想。

46、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47、不易之论——易,更改。形容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48、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错例〗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的。【正例】这家工厂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有些做法,却不足为训。〖错例〗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

49、不约而同——没有事先约定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错例〗他们俩的确有共同语言,的确有对于我国文学的不约而同的一整套看法。

50、不二法门——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八字的成语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5)

——马的成语及解释 40句菁华

1、高车驷马: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显贵的阔绰。

2、马不解鞍: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3、鸠车竹马: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4、驽马铅刀: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

5、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6、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7、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8、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9、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10、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11、秣马厉兵:磨快武器,餵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12、厉兵秣马:磨快武器,餵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13、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14、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15、单枪匹马:独自冒险直进,不依靠别人.

16、万马奔腾:待日后补充.

17、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18、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19、北叟失马——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20、窗间过马——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1、四马攒蹄——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22、裘马轻狂——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23、兵慌马乱——形容**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24、信马由缰——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25、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结束,不再用兵。

26、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27、马首是瞻——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28、马迹蛛丝——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29、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30、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31、横戈跃马——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32、风樯阵马——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33、老马恋栈——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34、金马玉堂——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35、骑马找马——骑着马去找别的马。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36、束马悬车——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37、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38、马入华山——《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不再打仗。

39、临崖勒马——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40、雀马鱼龙——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八字的成语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6)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5、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6、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7、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8、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9、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10、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1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12、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13、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14、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15、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16、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1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18、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19、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20、高祖兴,汉业建。至孝*,王莽篡。

21、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22、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23、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24、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25、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6、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27、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28、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29、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30、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