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传统文化,谚语

1、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2、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3、寸土不空,粮食满囤。

4、寸土寸金,地是老根。

5、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6、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7、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8、一天一根线,十年积成缎。

9、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10、亲戚远离乡,弟兄高打墙。

11、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12、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3、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14、在家不敬人,出门人不敬。

15、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16、水不*要流,理不*要说。

17、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18、细想出智慧,细嚼出滋味。

19、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20、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21、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运用。

22、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

23、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24、猛虎不处劣势,雄鹰不立垂枝。

25、豆腐莫烧老了,大话莫说早了。

26、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27、劳动钱,万万年,贪污钱,在眼前。

28、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29、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30、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1)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30句菁华

1、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是*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2、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荣,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3、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4、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5、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6、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7、有关中秋节是什么节?76%的学生选择了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21%的学生选择了B思念亲人的节日,3%的学生选择了庆祝丰收的节日。

8、在关于“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90%选择C五月初五,10%选择了A八月十五。

9、在关于“清明节代表性风俗是什么?”84%学生选择B扫墓,16%选择其他。

10、在关于“*的“文房四宝”是哪四样?选择砚台、毛笔、宣纸、墨的78%,22%选择了其他。

11、关于非遗保护的方法和规律总结。

12、离北京较近,文化程度较好,普及广,能代表大众;

13、目标群体数量稳定,有利于调查普及的实施和效果;

14、有本地医疗机构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取得了方便足够的活动场所,并获得足够的信任度;

15、群体年龄分布均匀,18—70岁不等。

16、中医看病主观性强,不能令患者一目了然,从心里接受;

17、在保健养生方面独具特色,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18、关于太昊陵的景点

19、理论学习

20、有备无患,确保安全第一。每次活动做好出行准备,包括服装、药品、避暑用品等,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好充分的预案工作。

21、前往李洛能故居,车毅斋纪念馆,宋氏形意拳陈列馆等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展品跟碑文的观摩学习,深入了解形意拳发展的历史。条件允许的话前往祁县探访形意拳源流-心意拳。

22、每一笔资金的支出都应有发票,并注明用途、经办人姓名,并交由 队长签字后,方可向财务部部长报销

23、活动结束后,及时上交《活动收支明细表》

24、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的领导,以*理论和“*”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5、队员要吃苦耐劳,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饮食、住宿等困难要勇于克服

26、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

27、有74%的人喜欢*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日

28、有10%的人认为*菜是我传统菜系,85%的人认为苏菜是我国传统的菜系,仅有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菜系是什么

29、有4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有2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

30、有3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有3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农学部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2)

——关于传统文化的英文谚语 30句菁华

1、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

2、紧行无好步,慢尝得滋味。

3、囤尖浪费看不见,到了囤底后悔迟。

4、人有志,竹有节。

5、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6、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7、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8、家不和,外人欺。

9、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10、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1、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12、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13、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14、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

15、一娇百病生,浅水溺死人。

16、居家要俭,行旅要慎。

17、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

18、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19、每日省一钱,三年并一千。

20、出汗不迎风,走路不凹胸。

21、会说难抵两口,会做难抵两手。

22、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23、若要发,种西瓜。

24、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25、门前有马非为富,家中有人不算穷。

26、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27、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8、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29、菜无心必死,人无心必亡。

30、上山弯弯腰,回家有柴烧。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3)

——关于传统文化的名言 30句菁华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4、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5、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6、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9、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2、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4、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6、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3、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2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25、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26、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2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8、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3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4)

——云南省“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60句菁华

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2、宣纸得名于它的()

3、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古代人物是()

4、*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论著是()

5、*古代四大书院中书院与地点不对应的是()

6、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

7、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观点的是魏晋名士()

8、《劝学》一篇说明了学习的步骤、内容、方法和目标,其中的很多道理都适用于我们当今的学习,其作者是()

9、“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下列属于指事字的是()

10、周赧王时期,()年轻力盛,与大力士比赛举重,试图举起代表雍州的大鼎,却力竭身亡。

11、云南第一条铁路,全长855千米,轨距为( C )。

12、云南八大名花是:山茶花、杜鹃花、报春花、木兰花、百合花、兰花、龙胆花、( A )。

13、下列属于“南中大姓”的有:雍、爨、霍、孟、朱、吕、李、焦、娄、董、( C )等。

14、云南的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 A )。

15、古人把唐代的“六蹴法”和“太极十二法”结合起来,形成了十二种蹴鞠方法,以下不属于十二种蹴鞠方法的是()

16、《古画品录》中有“古画六法”,下列属于六法之一的是()。

17、汉字的特点使书法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美学价值,金文古朴大方,小 篆形象直观,隶书龙飞凤舞,草书整齐优美??()

18、*古代的蹴鞠既有休闲娱乐的功能,也有竞技比赛的功能,甚至还承担着军 事训练的功能。()

19、天一阁是*现存最早传世最久的私家藏书阁,现位于浙江宁波市区。()

20、在周代礼乐制度中,礼以钟为中心,乐以鼎为中心。()

21、古代男子十五岁的时候,要举行一种仪式,由父亲指定的贵宾为其戴上帽子,表示*。这种仪式称作“冠礼”。

22、由于《楚辞》的诗歌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多用兮字,且五言、六言、七言不等,所以称为“楚辞”。()

23、建安风骨,又称“汉魏风骨”,其主要特点是意境宏大、格调高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呈现出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24、伯夷、叔齐两人是好朋友关系,因为义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

25、我们生活中习惯说的“陶瓷”,实际上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在于使用材料和烧成温度不同。()

26、最能集中体现魏晋风度的著作当属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一书。()

27、楠木属于硬木,耐腐,有清香,纹美,性温润,冬暖夏凉等优点,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和杭州胡雪岩故居的楠木厅是古典楠木家具荟萃之所。()

28、儒家的天人合一是道德意义上的,佛教的天人合一是境界意义上的,而道家尤其是庄子的天人合一则是自然意义上的。()

29、明代,江西景德镇开始成为制瓷中心。()

30、珠算是由我国古代的“筹算”发展演变而来的。()

31、古代的“胡床”是一种类似马扎儿的坐具。()

32、下列对“中庸”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33、《礼记·中庸》所指的“天下之三达德”为()

34、《南华经》是()的别称。

35、《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中有很多名篇,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庄子》篇()

36、“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此名言是哪位哲学家说的?()

37、《庄子》现仅存郭象注本保留下来的()。

38、墨子认为孔子的哲学思想有局限性,于是他在此基础上提出()

39、不属于*四大佛山的是()

40、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不与项羽有关()

41、1985年,江西临川宋墓中出土了一批瓷俑,其中一俑手持罗盘,目视前方,底部墨书“张仙人”三字,“仙人”应该怎么理解?()

42、有一位诗人,他每写成一首诗,都要读给老婆婆听,直至对方听懂为止,这位诗人是( )

43、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主要是因为()

44、*古代最通行的结婚方式是( )

45、( A )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

46、乾隆年间与刘墉齐名,著有《南园集》,并被称为“瘦马御史”的著名书法家是( A )。

47、乐府原是封建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最初始于西周,汉朝依然沿用了这一名称。()

48、*戏曲表演的根本是“四功五法”,它是一套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戏曲艺术表演程程式,其中的四功是指唱、念、做、打。()

49、作为名家早期代表的邓析,明确支持孔子的礼治思想,主张“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50、古时候的弓箭有个别名,叫“鸟号”。()

51、下图属于古代纺织中的()工序。

52、下列在洛阳建都的朝代,组合正确的是()

53、被誉为“*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的是()

54、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

55、漏壶是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目前较常见的漏壶,往往只有受水壶而没有泄水壶。()

56、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指的是( )

57、“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说法律不迎合权贵,就像木匠用的墨线决不会屈就于弯曲的木料一样。这句话是()说的。

58、春秋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指()

59、故宫三大殿是指()

60、医生通常把两种以上的中药搭配在一起使用,叫作“配伍”。()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5)

——云南省“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50句菁华

1、古代绘画称为“丹青”,如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 贵于我如浮云。”“丹青”还用来比喻()

2、*现存最古老的独幅绘画作品《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都是

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观点的是魏晋名士()

4、“般若”来自梵语,其含义是()

5、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

6、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创办于( A ),是*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著名军事院校之一。

7、“民族团结盟誓碑”现存于( C )。

8、云南的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 A )。

9、甲骨文出现在周代,是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10、相传仓颉造字时,惊天地、泣鬼神,天降谷子,称作“谷雨”,人们把这一天

11、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绘画理论著作是谢赫的《古画品录》。()

12、*现存最早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实例是重建于宋代的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

13、天一阁是*现存最早传世最久的私家藏书阁,现位于浙江宁波市区。()

14、在周代礼乐制度中,礼以钟为中心,乐以鼎为中心。()

15、告子提出人性“无善无恶论”,认为人性就好像湍急的流水,缺口在东便像东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流。()

16、古人在龟甲兽骨上刻画记事,产生了“甲骨文”,后来随着冶铜技术的进步,人民又将文字刻写在青铜器上,出现了“钟鼎文”,也称“铭文”。()

17、人们把由竹片连成的可以书卷的竹简称为“简牍”或者“尺素”。()

18、蹴鞠活动中,不设球门的散踢,俗称“白打”。()

19、庋具俗称“框架类家具”。庋,意为“储藏”,故庋具即储物类家具。储物类家具有两大类,一为柜,一为箱。()

20、明代,江西景德镇开始成为制瓷中心。()

21、屏风是古代室内用于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材质多样,可以自由移动,既能隔出秘密空间,又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22、“暮夜无知”这一成语讲的是谁刚正不阿()

23、《庄子》现仅存郭象注本保留下来的()。

24、下列诗句描写有误的是()

25、*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漆雅号“国漆”,在古代文献中多称作

26、1985年,江西临川宋墓中出土了一批瓷俑,其中一俑手持罗盘,目视前方,底部墨书“张仙人”三字,“仙人”应该怎么理解?()

27、著名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作者是()

28、《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的作者是()

29、在唐代,一生被卷人“牛李党争”中,致使郁郁不得其志的诗人是()

30、下列不属于白居易的新乐府“新”的特点的是()

31、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是()

32、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立德、立功、立言分别做了界定。其中立言为:“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具体可理解为()

33、云南除了元谋、安宁发现过恐龙化石外,还有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 C )。

34、三多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B )

35、阿诗玛的故乡是在( A )。

36、*著名的医药典籍《滇南本草》的作者是( B )。

37、作为名家早期代表的邓析,明确支持孔子的礼治思想,主张“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38、灵渠工程选在兴安县城东南2000米的分水村处建分水建筑物铧嘴和大、小天*,将河水分为两支,并从此开南渠通往湘江,开白渠归入漓江后()

39、《三国演义》中刘备看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副对联,写的是()

40、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指()

41、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是()

42、“秦淮八绝”指()

43、以下哪些是合院式的住房?()

44、“闻过则改”的意思是做一件事情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45、我国古代纺织过程中,先将线染好颜色,再上机进行织布。()

46、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指的是( )

47、据记载,最早修建长城的诸侯国是( )

48、都江堰由()三部分组成。

49、历代*居住的宫殿,外墙涂成(),称为()。

50、金银饰品种类繁多,有步摇、臂钏、带钩、()、手镯等。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6)

——传统文化标语 30句菁华

1、德不孤,必有邻。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习古之至理,明处世之道。

6、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

7、传东方智慧,品华夏文化。

8、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9、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

10、博古而通金,挥手在云端。

11、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12、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13、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14、传播东方智慧,共享华夏文明。

15、传播东方智慧,文化润泽心灵。

16、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17、传播东方智慧,重塑*精神。

18、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19、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20、传播传统文化,修身美家*天下。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2、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

23、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24、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25、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繁荣。

26、弘扬优良传统,感悟优秀文化,创建魅力家园。

27、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8、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9、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0、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增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7)

——传统文化名言名句 30句菁华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3、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17、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1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19、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20、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2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2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26、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9、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3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8)

——保护传统文化名言名句 30句菁华

1、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

4、传学及古今,经略贯华夏。

5、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6、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7、吸千秋文化,立万代基业。

8、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9、授古人之德,开今人之风。

10、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11、承古贤经略,播种栋梁之苗。

12、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的航标。

13、文化遗产,让*更有魅力。

14、东方文化之源,当代修身之所。

15、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16、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17、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

18、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19、借助先贤成就,打造现代经典。

20、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21、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22、传圣贤道、授大成业、解精神惑。

23、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4、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25、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

26、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桥梁和纽带。

27、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28、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9、尊重人才,鼓励创造;尊重学术,发扬民主。

3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9)

——关于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古诗 30句菁华

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2、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3、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4、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5、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8、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9、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0、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1、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2、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3、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4、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1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16、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7、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8、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19、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20、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1、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22、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3、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24、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6、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27、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8、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9、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关于传统文化的谚语 30句菁华(扩展10)

——关于虎年的谚语 30句菁华

1、好虎架不住狼群。

2、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虎毒不食子。

4、伴君如伴虎。

5、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

6、老虎的尾巴:摸不得(比喻不能触犯)

7、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8、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9、老虎胡子:谁敢模

10、老虎进棺树:吓死人

11、老虎看小孩:有主的肉

12、老虎皮,兔子胆:色厉内荏

13、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

14、窗户上画老虎:吓不了谁

15、大腿上画老虎:吓不了哪一个

16、带素珠的老虎:假念弥陀(比喻假装心善)

17、牛不怕,虎不怕,只怕苍蝇飞上又飞下。

18、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19、老虎吃蝴蝶吃不饱。

20、你老虎口大,我野牛劲粗。

21、狼虎不咬人也惊。

22、恶虎难斗肚里蛇。

23、真有打虎手,才接虎皮钱。

24、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25、跟虎进山,跟鹰飞天

26、黄忠七十五,正是出山虎。

27、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原被犬欺。

28、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内。

29、不怕虎生三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

30、真朋友,同打虎,同吃肉;假朋友,见利来,见害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