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首页 / 名言 / | 2022-12-02 00:00:00 名言名句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4、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9、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2、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1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8、“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8、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2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30、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正臣。(8月30日名言) -- 《道德经》第十八章

3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4、“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3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36、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3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4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4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4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4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45、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4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8、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49、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50、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1)

——老子名言名句 60句菁华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6、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10、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11、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

1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8、“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0、“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3、“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2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8、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36、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3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8、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经》第九章

4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道德经》第十九章

42、“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43、“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4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4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48、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4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0、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5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3、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54、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5、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56、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5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8、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59、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6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2)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5、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2、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1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老子

1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1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2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2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23、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故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24、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2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6、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8、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29、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经》第二章

3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4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5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3)

——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治人事天,莫若啬。

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2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3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35、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7、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3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3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4)

——儒家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第二十章》

2、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篇》

5、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

7、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8、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

9、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中庸·第十三章》

10、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1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1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15、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1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雍也篇》

17、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1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19、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20、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21、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22、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23、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第十四章》

2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25、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2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篇》

27、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第十四章》

28、虽千万人吾往矣!

29、小不忍,则乱大谋。

3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4、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3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4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4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5)

——名言名句座右铭 50句菁华

1、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华特·贝基霍

2、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理想,全面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徐特立

3、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

4、没有目的,个人完了,目的也就完了。——奥斯特洛夫斯基

5、成功的秘诀是努力,所有的第一名都是练出来的。——陈安之

6、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契诃夫

7、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康德

8、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9、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亚里士多德

10、爱情是理想的一致,是意志的融合;而不是物质的代名词、金钱的奴仆。——谚语

11、在不幸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通常总是使卑怯的心灵恼怒,而使高尚的心灵喜悦的。——卢梭

12、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13、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

14、眼泪不是我们的答案,拼搏才是我们的选择。

15、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

16、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17、对于世界,我微不足道,但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18、我因一班而自豪,一班因我而骄傲

19、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20、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学苦思;稳定心态,不馁不弃;全力以赴,夺取胜利。

21、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22、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23、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24、路是自己选的,后悔的话,也只能往自己的肚子里咽。

25、瀑布对悬崖无可畏惧,所以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

26、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27、请一直相信,你是独一无二,并且很有价值的存在。

28、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

29、播种劳动,收获成功。

30、今日有心苦勤奋,明朝一举步青云。

31、做一个有实力的人,不要让今天的懒惰成为明天的痛。

32、先做该做的事,再做喜欢的事。

33、自强不息身方健,心底无私天地宽。

3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35、十年一博六月梦,赢得寒窗锦绣程。

36、在犹豫要不要放弃时,就别放弃,因为你要是真的不想再坚持就不会犹豫,犹豫就是舍不得。

37、以前以为坚持就是永不动摇,现在才明白,坚持是犹豫着、退缩着、心猿意马着,但还在继续往前走。

38、无法舍弃两个方中的任何一方,那不是温柔,那不过是软弱罢了。

39、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40、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41、在我心底深处,有你意想不到的痛,到底还能撑多久?依旧保持我最坚强的微笑。

42、只有经历人生的种。种磨难,才能悟出人生的价值。

43、认定了的路,再痛也不要皱一下眉头,你要知道,再怎么难走都是你自己选的,你没有资格喊疼。

44、不是每一次出发,都能成功到达。但只要终点不变,保持行走,你一样可以用别的方式抵达。

45、梦想不会逃跑,会逃跑的永远都是自己。

46、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困难。这才是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的内容。逃避不是办法,知难而上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47、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48、请你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49、通向梦想的路上的确有一道高墙,但它只阻挡不够热爱的人。

50、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撑着伞。


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6)

——曾国藩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2、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3、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4、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5、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6、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7、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8、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9、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10、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1、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2、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13、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14、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15、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16、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17、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8、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19、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20、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1、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2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3、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24、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25、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6、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27、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

28、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29、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30、心至苦,事至盛也。

31、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32、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3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34、知足天地宽。

35、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6、小仁者,大仁之贼。

37、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38、智慧愈苦而愈明。

39、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40、人不可无缺陷。

41、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42、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曾国藩

43、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4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45、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曾国藩

46、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曾国藩

47、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48、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49、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曾国藩

50、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曾国藩


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7)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

1、礼之用,和为贵。

2、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0、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1、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strong>老子名言

1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6、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2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8、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2、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3、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3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0、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