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初二,历史

1、—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的*

3、10.10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4、俄国占领领土一览表

5、1901年,清*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 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7、1915年,*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

8、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要求"外争*,内除*",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要求,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商人*,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9、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10、1926年,广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从广州迁到武汉。

11、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据地:井冈山革*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据地的开始。

12、九一八事变后,*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3、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1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5、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在*,王洛飞的陪同下,同*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建国的"双十协定"。

16、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17、过程: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将*销毁

18、意义:表明了*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19、《南京条约》内容:

20、太*军抗击洋枪队:

21、表现: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1867年阿古柏建国,自立为汗。沙俄出兵强占伊犁。

22、结果: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在新疆设立行省

23、意义:

24、战败原因:

25、性质:反帝斗争

26、《辛丑条约》内容:

27、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在*战争中失败,使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大受刺激。他们热心研究*实际问题,积极思索救国御敌的方法。

28、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9、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出现的原因: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30、阶级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31、经过:

32、百日维新

33、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4、影响: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35、措施:采用公历,以*纪年;发布了一毓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36、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7、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窃取了,没改变*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38、阶级派别:资产阶级激进派

39、文学革命的代表人:*、鲁迅、胡适等 代表作:《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

40、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人民的正义要求(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弱国无外交”)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

1、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原、丘陵为主。

2、第一级阶梯:*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3、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有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原(占12%)、丘陵(占10%)

4、在*地形图上找出我国山脉走向:

5、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自西向东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6、在我国的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7、利用黄河水的灌溉在黄河的上游形成了宁夏*原和河套*原(称为“塞外江南”)。

8、黄河泥沙含量很高的原因是:⑴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2)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旦遇到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9、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每年7至9月份为汛期。

10、我国外流区河流的基本特点是河流多而长,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1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12、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13、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1)窑洞(2)信天游陕北民歌(3)黄帝陵

14、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15、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

16、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17、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降水量自西向东越来越少);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多季节性河道。

18、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包括*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河流特点:河湖众多,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19、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20、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

22、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23、三大*原:东北*原:黑土面积广大。

24、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25、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

26、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地区耕地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

27、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

28、这里地形*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宜粮则粮)。

29、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30、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31、(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32、2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国产品牌,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33、我国的硅谷是(中关村)。

34、北方地区*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35、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6、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37、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原地区。

38、人口问题:

39、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语。

40、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初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40句菁华

1、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2、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3、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4、*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5、*的国土面积约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6、我国有个少数民族,其中1600万人)。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7、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16、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8、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一、二、三。(课本图2.2,图2.3)

9、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

10、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11、*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江西省)。

1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13、(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14、土地国家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5、*是一个,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16、海洋水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淡水资源仅占2.5%。在地球全部的淡水资源中,只有0.3%人类可直接使用。冰川、深层地下水占全部淡水资源的98%。其中大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冰川及两级地区。

17、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8、*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19千米,1984年建成。

19、主要铁路干线分布。

20、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输。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多采用铁路运输(沿海沿河城市也可使用海上运输或河道运输)。

21、*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主要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本溪、辽阳、抚顺,是我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矿、石油、铁。(重工业)京津唐工业区(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唐山)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铁矿石。(高新技术产业)沪宁杭工业区(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无锡)。珠三角工业区(主要城市有广州、深圳、中山、珠海)(轻工业)。

2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23、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其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

2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25、xx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26、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27、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8、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29、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

30、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1、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2、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3、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4、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5、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36、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37、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38、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如“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分泌出人们需要的某种物质”。可节省建厂房和买设备的费用,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39、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40、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4、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6、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7、天*的正确使用:

8、使用天*应注意:

9、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10、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1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13、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14、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的条件是:

15、像液体一样,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具有液体压强的特点。

16、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17、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18、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9、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0、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1、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22、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23、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4、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25、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26、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27、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8、声音的三个特性:

29、声的利用:

30、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31、凹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32、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33、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到用电器再到负极 ,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34、镜头是凸透镜;

3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3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37、理解:

38、两种反射现象

39、*面镜成像的特点

40、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6、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7、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8、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9、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10、用计算器来验算

1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12、构建空间想象力:

13、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14、*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15、分割法;

16、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17、*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18、三角形高=面积×2÷底 h = 2 S ÷ a

19、运算定律和性质:

20、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21、(关于“大约)应用题:

2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2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24、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25、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26、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27、*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2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29、镜子内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30、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31、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2、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33、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4、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35、身份证码:18位

3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37、解方程。

38、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9、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40、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1、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 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42、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4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44、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5、从0、2、3、7、8中选出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有因数2、3、5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8730 ),最小的是( 2370 )。 解:有0,3,7,8和0,2,3,7两种可能

46、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 88 )。

47、A、B、C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最大公因数是( B ),C是( A )的因数,A是B的(倍 )数。

48、甲数=2×3×5×A,乙数=2×3×7×A。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0,A应该是( 5 );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30,A应该是( 3 )。

49、自然数A=B-1,A、B都是非零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 AB )。

50、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请你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

51、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2、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5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5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5、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5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5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59、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60、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5)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物链积累。

3、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40X,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400倍。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5、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6、食物链:植物→虫→青蛙→蛇→鹰

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8、放大倍数=物镜倍数×三、观察动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9、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10、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11、生物能进行呼吸

12、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d”。

13、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把有机物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是能量转换器)。

14、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5、食物链书写规则:

16、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7、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18、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9、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20、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2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2、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23、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24、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25、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26、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27、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28、芽中有分生组织,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幼苗形成后,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枝条由叶芽发育而成,花由花芽发育而成。

29、植株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氮、磷、钾。

30、合理施肥,多用农家肥。

31、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3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33、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34、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35、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36、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37、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胚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胚后发育)

38、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

39、湿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40、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汗液等

41、限制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42、植物培养时加入:蔗糖生长素有机添加物

43、细胞壁决定细菌的致病性

44、适应具有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45、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46、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47、蒸腾作用的意义:

48、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49、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衡。

50、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6)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2、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3、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5、估算

6、“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的复习。

7、“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8、“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9、“解决问题”的复习。

10、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11、*方根

12、实数

13、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4、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15、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16、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17、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18、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19、连加、连减

20、加减混合

21、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22、6的乘法口诀

23、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4、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5、不退位减法

26、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7、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8、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29、加、减法估算

30、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3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32、厘米和米

33、笔算减法

34、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35、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6、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7、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8、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39、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40、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4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42、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1968年)

43、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44、单位1-----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

45、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46、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4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48、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49、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0、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7)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3、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4、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5、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6、主要思想与方法:

7、*面与*面

8、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9、逻辑连结词;

10、映射;

11、函数;

12、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13、指数概念的扩充;

14、指数函数;

15、对数函数。

16、数列;

17、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9、周期函数;

2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1、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22、线段的定比分点;

2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4、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5、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26、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27、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8、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29、抛物线: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②定义:|PF|=d焦点F(,0),准线x=-;③焦半径;焦点弦=x1+x2+p;

30、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31、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32、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33、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34、生活中常见的函数优化问题

35、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高二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其难点就是有部分结论得到一般结论,破解的方法是充分考虑部分结论提供的信息,从中发现一般规律;类比推理的难点是发现两类对象的相似特征,由其中一类对象的特征得出另一类对象的特征,破解的方法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两类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类对象已知的相似特征得出所需要的相似特征。

36、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

37、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38、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39、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40、,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8)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2、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3、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4、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5、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6、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

8、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9、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0、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11、符号:△H 单位:kJ/mol

12、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

1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14、燃烧热:在101kPa时,l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的反应热.

15、温度对化学*衡移动的影响

16、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17、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18、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9、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0、定义

21、常用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22、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14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23、莹石:CaF27.重晶石:BaSO4(无毒)8.碳铵:NH4HCO3

24、石灰石、大理石:CaCO310.生石灰:CaO11.食盐:NaCl

25、明矾:KAl(SO4)2·12H2O18.漂:Ca(ClO)2、CaCl2(混合物)

26、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35.水煤气:CO和H2

27、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ⅠA、ⅡA为8,其他族为18。

28、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32。

29、H2SO4有强氧化性

30、写离子方程式时,强电解质一定拆,弱电解质一定不拆

31、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2、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33、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34、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35、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36、物质的量浓度.

37、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3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39、化学反应的速率

40、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