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数学

1、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3、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4、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5、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6、主要思想与方法:

7、*面与*面

8、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9、逻辑连结词;

10、映射;

11、函数;

12、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13、指数概念的扩充;

14、指数函数;

15、对数函数。

16、数列;

17、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9、周期函数;

2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1、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22、线段的定比分点;

2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4、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5、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26、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27、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8、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29、抛物线: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②定义:|PF|=d焦点F(,0),准线x=-;③焦半径;焦点弦=x1+x2+p;

30、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31、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32、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33、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34、生活中常见的函数优化问题

35、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高二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其难点就是有部分结论得到一般结论,破解的方法是充分考虑部分结论提供的信息,从中发现一般规律;类比推理的难点是发现两类对象的相似特征,由其中一类对象的特征得出另一类对象的特征,破解的方法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两类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类对象已知的相似特征得出所需要的相似特征。

36、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

37、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38、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39、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40、,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1)

——数学知识点 100句菁华

1、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5、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6、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7、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8、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9、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10、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2、圆方程

13、*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14、从个位减起;

1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16、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17、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18、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9、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0、解方程;

21、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2、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23、什么是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25、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26、环形面积=大圆–小圆=πR2-πr2

27、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9、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30、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33、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4、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35、概念和分类

36、基本规律

37、鸡兔同笼的解题思路

38、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39、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4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43、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4、*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5、*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6、推论 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4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行四边形

48、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9、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50、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51、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2、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5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54、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55、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56、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7、竖式:

58、*行某轴的直线:*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59、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60、*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61、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 的循环节是 32.

62、特征:①两个运动的物体一般同时不同地(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作相向运动;

63、概念: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6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6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6、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67、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68、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69、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70、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7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

72、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73、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

74、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75、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76、忽视零向量致误

77、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经常出现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

78、单项式与多项式

79、指数

80、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8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82、2.直线、*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83、3直线、*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84、3.1直线与*面垂直的判定

85、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

86、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87、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面直角坐标系中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88、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9、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90、方程与方程组

9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9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93、逆定理

94、矩形性质定理1

95、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96、判定定理3

97、性质定理3

98、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99、切割线定理

10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2)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

2、正方形判定定理

3、圆锥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

4、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5、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6、比较大小的方法:

7、多位数的写法

8、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9、“万”“亿”作单位的数:

10、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11、按比例分配:

12、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3、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14、判断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

15、判断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反之不成反比例关系。(简说:用乘法,积一定,成反比)

16、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17、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18、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19、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20、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21、圆锥的特征:

22、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23、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4、写法:在所写数的前面加上“—” 练习: 零上 16 摄氏度 零下

25、摄氏度

26、(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27、在圆柱的上下底面周长上任取一点分别为A、B,连接AB(使AB不是圆柱的高),沿着AB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圆柱展开后是一个*行四边形。

28、温馨提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2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底面周长,用h表示高,则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Ch

30、(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31、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32、一个圆柱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33、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34、温馨提示:

35、百分数。

36、统计。

37、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38、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9、在1、3、5、7、……、1999、2001这个数列中,数字“5”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40、统计表制作步骤: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3)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次数:;

4、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6、检验

7、二元一次方程组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9、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和等量关系:

10、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11、性质:

12、正数(positionnumber):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13、相反数(oppositenumber):绝对值相等,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4、有理数加法法则

15、有理数乘法法则

16、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负,异号得正,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7、科学技术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010),n是正整数)。

18、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9、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20、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21、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22、多边形:在*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24、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25、*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面。

26、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27、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28、2.1三角形的内角

29、3.1多边形

30、绝对值 |a|0.

31、倒数 (1)0没有倒数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32、立方根

3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4、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35、加法

36、乘法

37、乘方与开方

38、有理数比大小:

39、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0、1 多姿多彩的图形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4)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4、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圆:*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7、普查与抽样调查

8、扇形统计图

9、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0、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1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12、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13、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14、证明:

15、1周角=__________*角=_____________直角=____________.

16、*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互补.

1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18、相反数:

19、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0、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2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23、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24、正数:大于0的数。

25、负数:小于0的数。

26、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7、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8、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9、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30、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1、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3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3、乘法结合律:(ab)c=a(bc)

34、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35、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6、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37、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38、在单项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39、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

40、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41、有理数减法法则

42、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43、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44、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5、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46、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47、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4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49、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50、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5)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4、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5、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6、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8、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9、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10、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1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1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

14、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15、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16、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7、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18、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19、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20、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2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22、(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方之差。

23、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26、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27、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28、(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9、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30、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31、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32、*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3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5、*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36、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7、*行线的性质:

38、*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3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40、算术*方根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扩展6)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2、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3、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4、圆周率实验:

5、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6、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7、取近似数的方法:

8、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9、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10、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兀来表示,兀≈3.14

11、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1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3、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1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10。

15、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的倍数。

16、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8、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19、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0、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2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2、分数的分类

23、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4、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5、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6、分数加减法应用题: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7、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8、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29、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30、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31、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

3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3、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34、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3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6、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37、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8、、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9、、长方体

40、圆锥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