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2、用原文语句填空。(5分)?
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4、翻译下列语句。(2分)?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3分)?
6、“惧有伏焉”中的“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兼词,“于此”之意。下面各句中的“焉”字用法,意思与此相同的一句是( )(2分)
7、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之”字所指代的对象。(2分)
8、第一段通过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他( )(2分)
9、选文略写战争的过程,而详写曹刿和鲁庄公的谈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10、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1、C
12、可有不同意见。认为“鄙”的依据有:鲁庄公在战前幼稚地以为可以凭借近臣支持和神灵保佑来取胜,在作战当中他又急躁冒进,毫无谋略。认为他不“鄙”的依据有:他身为国君能尽职尽责,并且善于用人,善于听取正确意见;也可认为两方面都有。
13、B
14、突出文章的主旨:表现“非肉食者”--曹刿的“远谋”,即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
15、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 ,
16、解释画线的词
17、(1)通“遍”遍及,普遍(2)指猪、牛、羊等。(3)截断(4)动词活埋
1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19、纸上谈兵。只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2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22、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23、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4分)
24、(1)参与 (2)类 (3)使安定 (4)于是
25、(1)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2)征收赋税沉重,下令频繁,不能够使人民和乐。
26、(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2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⑴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⑶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⑸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28、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4分)⑴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⑵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30、(3分)A(不是“人格卑鄙”,而是“见识浅陋”)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文学常识
2、本文重点: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 案:案件
4、难测:难于估计,推测
5、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6、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7、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8、<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9、一词多义
10、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11、本文段意:
12、省略主语:
13、“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1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15、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16、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17、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18、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19、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
20、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2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23、望其旗靡靡:倒下
24、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25、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2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2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
2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2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6、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
37、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8、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39、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4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卖油翁》阅读答案 30句菁华
1、、翻译下列句子。
2、在文中找出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语句。
3、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遗之”说明了什么?
4、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5、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________
6、《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 ,北宋著名______家。唐宋_______ 之一。
7、中说陈尧咨善射,试举两点说明他善射的情形。(4分)
8、“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5分)
9、1).矜:自夸。表现他的骄傲自大,不可一世。
10、陈尧咨: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
11、(1)当世无双(2)十中八九
12、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13、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14、B 29、A 30、B 31.D 32、D 33、C
15、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
16、答案: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17、卖油翁一句通俗的话语:“【 】”,揭示了本文要阐述的深刻道理:【 】。(共3分)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文段中两个画线的句子。
19、陈康肃是一个骄傲自大,但又知错就改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
20、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21、(3分)C
22、D
23、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24、解释下列句子的划线的实词。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6、你读了这篇古文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27、①只是 ②怎么 ③于是,就;慢慢地
28、熟能生巧
29、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30、他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手熟而已(意思对即可) 狂妄、自负或骄傲自大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
1、第①段中闹字用得好,选出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2、第①段文字抓住了□□□、□□□、□□□这三个特征描写,是按照从□□→□□→□□的顺序来写的。
3、花儿多 花儿艳 花味甜,树上→花下→地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6、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7、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为上面文字甲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2分)
9、甲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10、甲文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概括甲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12、乙段文字写出了北京春天的别样的体会,分别是什么。(4分)
13、1使河冰开裂,冬眠惊醒。2使麦苗返青,山桃鼓苞,帮助人们把粪肥抛洒匀净。
14、在古代诗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鸟,诗人借鸟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伤感悲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满怀豪情;“,”表达了喜悦之情。(2分)
15、答案:D(2分)
16、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17、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18、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20、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1、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22、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争的内容,但表达的主旨不同,【甲】诗表达了,【乙】诗表达了。(2分)
23、①“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情状,(1分)反映了守城将士处境艰难,(1分)也表现了将士们要浴血奋战、誓死抗敌的决心。(1分)②从云缝李透射出的日光照在将士们的甲衣上,金光闪闪,要人眼目,(1分)说明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1分)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1分)(任答一点即可)
24、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前出塞(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①自有疆。苟能制侵陵②,岂在多杀伤?
【注】①列国:各国。②侵陵:侵略。
A、甲诗中“搔更短”“不胜簪”以特写镜头将忧国、伤时、思家之情浓缩在诗人苍老的形象中。
B、乙诗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指明作战取胜的关键。并用比喻说明凡事击中要害就容易成功的道理。
C、两首诗都写到战争,甲诗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久盼家书而不至的急迫心情;乙诗用反问强调了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
D、两首诗都表达了杜甫爱国忧民的情怀,甲诗融情于景,乙诗在记叙中抒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乙诗以议论取胜,前四句写战斗的关键,要拥有强大的军队,制敌有方,智勇兼施,才能克敌制胜。后四句,诗人提出观点,拥有强大的军队是为了守卫边疆,而不是为了征伐。无论是为制敌而“射马”还是“擒王”,都要以“制侵陵”为限。所以D选项“乙诗在记叙中抒情”说法错误。故选D。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
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答: 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
25、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运用清新洗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斜风细雨、生机盎然的暮春图景。
B、“先自离怀百不堪”一句,揭示出游子心情,道破他的“离怀”之不堪忍受,点明主题。
C、“樯燕呢喃,梁燕呢喃”两句中,词人用风雨中独自翻飞的燕子比喻漂泊不定、孤独无依的自己。
D、“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一个“强”字,可见词人在灯下阅读家书,思念亲人的苦痛矛盾的心情。
27、说说句子的意思。
一路歌声一路笑。( )
A.指大家在路上一边唱着歌,一边笑着。
B.一路上唱著名为“一路笑”的歌曲。
C.一路上笑着叫着“歌声”。
正确答案:A
(甲)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乙)①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②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③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革及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2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望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围绕“望”字着笔,远望、近望、凝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情怀。
B.《望岳》颔联中“钟”字,把大自然人格化,它慷慨地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而“割”字则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C.《春望》颔联中“感时”紧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伤时局,见花开伤心;“恨别”领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怨恨离散,闻鸟鸣惊心。
D.《春望》尾联由国破家亡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愿望。
2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习三
30、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习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2022精选曹植经典语录 30句菁华
1、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
2、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3、姣姣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如流风之回雪。
4、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5、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6、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7、静夜四无邻,芜居旧业荒。雨中黄树叶,落叶何翩翩
8、行徒用息驾,休着以忘餐。
9、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10、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11、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
12、名在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3、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14、走马行酒醴,驱车布鱼肉。
15、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16、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
17、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18、自顾非金石,咄咄令心悲。
19、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20、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21、傥终顾盼恩,水副我中情。
22、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23、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2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5、枝枝自相值,叶叶自相当。
26、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27、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28、愿为西南凤,长逝人君怀。
29、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30、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昆虫记》的阅读题附答案 30句菁华
1、细读文章③⑥⑦段,将下面图示中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3分)
2、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3、《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你从选文中获得了哪些科普知识?(3分)
4、在《蟋蟀》中,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5、蝉怎样喝水?(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管子,尖利如锥,收藏在胸部的一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吸管*桶孔,就可以了)
6、螳螂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7、萤火虫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萤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
8、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9、蟹蛛它(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
10、昆虫记共有(C)A八卷B九卷C十卷D十一卷
11、法布尔被誉为(A)
12、《昆虫记》是(A)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13、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C)A、历史B、社会机制C、社会人生
14、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A)。A、蝉B、蟋蟀C、蝈蝈
15、(B)是毛虫的天敌。 A、黑步甲 B、金步甲 C、被管虫
16、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B)。A、勤劳的使者B、不会迷失的精灵
17、试验证明:(B)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A)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A、蚂蚁B、蜜蜂
18、蝉家族的祸害是蚋。(√)
19、螳螂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
20、毛虫的毒素之源在它的绒毛中。(×)
21、萤有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一是获取食物的方法,另一个是它尾巴上有灯。(√)
22、萤火虫的俘虏对象主要是蜗牛,捕捉俘虏时,马上把它刺死。(×) 订正:先要给它打一针*。
23、有一种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虫子,它的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腹部缠着“青铜”和“黄金”织成的袍子,尾部系着一条蓝色的丝带,它的名字叫金蜂。(√)
24、条纹蜘蛛会自己选择或主动出击捕捉猎物。(×)订正:静静等候猎物。
25、背着小蛛的七个月里,母蛛要随时喂它们吃东西。(×)
26、蝉拥有电报线。(×)订正:园蛛拥有电报线。
27、(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 )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被誉为(昆虫之父)。我们学过的一篇名为《装满昆虫的口袋 》的课文就是节选自《昆虫记》。
28、条纹蜘蛛的身上有(黄)、(黑)、(银)三色相间的条纹,几乎什么小虫子都爱吃。
29、蟋蟀住宅的特点有(稳固)、(干燥)、(隐蔽) 等。
30、黑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错)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3、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4、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3分)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7、(共4分,写对一句得2分)
8、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9、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1、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12、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13、⑴于:向。⑵被:通“披”。⑶腰:腰佩。⑷汤:热水。
14、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18、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问题。(3分)
19、(1)抄录完毕,跑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0、B
2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22、答案:①他们如果还有学业不精通、品德没有养成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7、从选文来看,宋濂与王冕在从师问学的经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8、A
29、(1)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3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30句菁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古仁人之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3、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
7、(1)居:处、处在
8、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意近即可)
9、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可。
10、答案:C(2分)
11、答案:B(2分)
12、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的语段概括作者的心情。
13、(2分)(1)我
14、(3分)B
15、(5分)(1)亦甚雄快(愉快)
16、(2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所作为而发的感慨。
17、翻译下列语句。
18、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19、前人之述。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22、【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23、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2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象。)
25、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归依。)
26、答案: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27、(一)写作背景
28、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29、乙文第①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中的“乐”与范仲淹甲文中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30、A
——个人人生格言阅读 30句菁华
1、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首先应该怎样来对待别人。
2、多看书,看好书。
3、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4、偶尔也要现实和虚伪一点,因为不那样做的话,很难混。
5、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6、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
8、信佛,信因果,在真正的因果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9、最好的与最坏的创造了历史,*庸之辈则繁衍了种族。
10、世界上最容易被忘记的东西,就是爱情。
11、活得轻松,任何事都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
12、好自夸的人没本事,有本事的人不自夸。
13、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改错。
14、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15、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16、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的。
17、不要试图控制别人,不要要求别人理解你。
18、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9、事越烦、越要耐烦。天底下没有不烦的事。
20、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
21、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22、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23、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24、懂得倾听别人的忠告。
25、讲话尖酸而锋利者,乃薄福之人。
26、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它自己。
27、多交朋友,交好的朋友。女人一定要有闺密。
28、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29、多花时间改善自己。
30、只有走完*凡的路程,才能达到伟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