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2 00:00:00 小升初,语文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北宋·王安石

3、*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唐·李白

8、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明·于谦

10、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唐·李商隐

1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唐·叶绍翁

1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燮

1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1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唐·韩翃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南宋·朱熹

1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唐·王昌龄

17、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1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唐·刘禹锡

19、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辛弃疾

2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

21、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22、《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23、《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

24、年级要组织毕业晚会,筹备中的问题你怎样解决?

25、“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26、《史记》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27、武松;林冲

28、小学期间,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阅读题目上出现错误的机会也是最大的。在修改病句时词语搭配不当、句子重复、句子顺序颠倒、关联词语用错、缺少句子成分、前后矛盾、语序错误、字词错误都是常见的考点。、在文学常识方面,学生应该多利用业余时间看书,读报,听新闻,一点一滴地积累,积少成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9、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30、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31、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2、*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33、岁寒三友:松竹梅

34、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5、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6、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7、三原色:红绿蓝

38、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3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4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41、《节气歌》

42、读读背背P49《笠翁对韵》

43、读读背背(气象谚语)P104

44、读读背背(友谊格言)P120

45、读读背背(歇后语)P137

46、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2

  1、请完成下列练习。

  **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用了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

47、新*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8、《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9、读读背背P64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50、《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5

  1、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惊慌失措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炯炯有神愁眉苦脸大惊失色

  2、描写学习的词

  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废寝忘食争分夺秒不甘示弱全力以赴真才实学

  孜孜不倦力争上游好学不倦笨鸟先飞披荆斩棘不学无术闻鸡起舞

  勤学好问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只争朝夕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北宋?王安石最早描写春节的诗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6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1)

——初中数学常考的知识点 50句菁华

1、判定:

2、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3、菱形的性质:

4、整式: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

5、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

6、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7、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8、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9、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10、必然事件: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2、同弧所对的(在弧的同侧)圆内部角其次是圆周角,最小的是圆外角。

13、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14、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15、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8、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9、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0、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1、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补角=180-角度。

2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23、*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2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2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26、推论3

2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8、定理1

2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0、逆定理

31、*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32、矩形性质定理1

33、矩形判定定理1

34、菱形性质定理2

35、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36、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37、*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38、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9、梯形中位线定理

40、(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41、性质定理1

42、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4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44、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46、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47、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48、线段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条线段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三角形或四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49、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50、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探究构成的新图形的边角等关系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2)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

1、认识什么是句子。

2、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3、近义词和反义词

4、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5、掌握汉语拼音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6、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7、她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语,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随后就一哄(hòng)而散了。

8、“你怎么对待什么事情都这么淡薄(bó)啊?一点都不热情,一点积极性都没有。”老师严肃地说。

9、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10、从诗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三月),地点是(黄鹤楼),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扬州)。

1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诗经?小雅?出车》

1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3、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唐刘昚虚《阙题》

15、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16、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17、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1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9、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20、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2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2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23、《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24、《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25、《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26、张溥(pǔ),字天如,“复社”领袖。主要作品为《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出此。

27、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如:东风广场小区内的住宅共56幢、896套,绿化率达到48%。(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28、修辞方法及作用

29、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30、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1、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32、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33、薄(b)荷油味不薄(báo),很受欢迎,但价格稍高,所以要薄(bó)利多销,这样才能收回成本。

34、敕勒歌 北朝民歌

35、本诗的作者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

36、积累、讲述名人故事(表达的完整性)

37、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38、修辞方法——比拟

39、辨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找出各自相关的字句,体会其用法的好处

40、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41、声调的分类

42、“不”的变调。

43、《悯农二首》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4、《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5、《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6、孙明明的爸爸要在县城最繁华的步行街开一家眼镜店,但不知道该起个什么样的店名。你打算为他想一个怎样有意思的名字呢?谈谈你的创意。

47、“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48、丘仲尼儒家《论语》

49、积累谚语——农谚

  (五)第五单元

50、口语交际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例如:用自己的话讲《*开天地》的故事

  (2)说说自己家乡的古建筑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3)

——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4、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5、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7、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8、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9、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3、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4、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5、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16、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17、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8、典型的季节现象

19、*流层的特点:

20、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21、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23、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4、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25、—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28、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29、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3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31、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2、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33、地质作用:

34、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35、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36、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7、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根本因素)

38、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根本原因)——水*气压差——水*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大气运动

39、热力环流:热低冷高(高低压是相对水*方向而言的);画图(海陆风)

40、亚欧大陆*气候差异:会考纲要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4)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

1、中间某句话或者某段

2、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3、认识常用的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

4、掌握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5、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6、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7、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0、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11、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2、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1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14、*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15、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16、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7、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8、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9、句子不完整。

20、词序混乱。

21、对偶

22、反复

2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24、《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5、《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26、修辞手法作用类

27、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类 结合情境,简明、连贯、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

28、感悟启示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不能局限于一方面,可以多角度,正反两方面回答。语言精炼,表意准确,抓住关键。一般用第一人称作答。

29、扩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再在主干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扩写后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但主要意思不变。如:小明去看电影。扩写为:小明(穿着一件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不能扩写为:小明和妹妹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

30、缩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如: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应缩写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不能缩为:曹操听到呐喊声。

31、给文章分段(归并法)

3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包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两部分。

33、掌握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方法。要做到写文章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必须根据感情抒发的需要,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景物并抓住物点进行详细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

34、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

35、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36、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37、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8、《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9、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40、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4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3、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44、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5、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6、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7、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48、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9、《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5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5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5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5、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8、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9、谋食:谋生。

60、判断句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5)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4、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5、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6、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7、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8、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戥子、地中衡等

9、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0、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1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12、动滑轮

13、功

14、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5、动能

16、重力势能

17、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8、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19、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20、电流的三种效应。

21、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2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3、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6、牛顿第一定律:

27、二力*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28、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9、*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30、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1、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2、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33、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3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5、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6、二力*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7、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8、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衡条件

39、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40、连通器:

41、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42、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43、漂浮悬浮法:F浮=G物

4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5、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

46、推导公式:P=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

47、动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48、应用:三种杠杆:

49、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50、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6)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1、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2、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3、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4、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6、重点:第2段

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8、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谒yè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

9、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0、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1、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12、弄清问题

13、文学常识:

14、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15、课文内容把握

16、辞:推托。

17、见事:认清事物

18、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1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20、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21、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2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25、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27、风雨是春天的使者,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本诗中与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8、“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0、“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云”指来势凶猛的敌军。全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在诗中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31、“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32、全诗按时间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争南面,后四句写夜间战斗的情景。

33、“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34、“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35、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6、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3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38、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9、运用互文,侧面描写雪天奇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0、“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

1、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课文内容把握

3、当涂:当道,当权

4、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5、更:更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9、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1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12、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13、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4、“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15、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16、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17、李贺在诗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18、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19、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20、“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1、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22、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3、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25、本诗结构: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气候之奇。中间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接着四句写军中的情境和差别宴会的场面。最后四句写雪地送别。

26、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7、通过写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8、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9、支点法

30、图画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