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1、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7、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8、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10、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11、虞美人 李煜

12、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13、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14、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5、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16、因

17、制

18、兵

19、策

20、北

21、度

2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2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2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5、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2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27、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28、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29、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30、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1、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3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33、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4、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35、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36、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3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37、汉魏晋诗三首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5

  成语

38、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三、一词多义

39、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40、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5)之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

1、遗:

2、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3、语言

4、文学类——考点内容

5、多音多义字。这类字音主要有两种:一是词性不同,读音不同,如“乐”,作名词时读“yuè”,如“乐队”,作动词或形容词时读“lè”,如“乐意”;二是意思不同,读音不同,如“供”与“供应”义有关时,读 “ɡōnɡ”;与“上供、案供”义有关时,则读“ɡònɡ”。

6、同义多音字。这类多音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无明显不同,但读音各异。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这个字单用(单音词)时和用这个字构成双音词或多音词时的读音不同,如“逮老鼠”的“逮”读“dǎi”,“逮捕”的“逮”读 “dài”;二是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同,如 “症”,在“症结”中读“zhēnɡ”,其他都读“zhènɡ”;三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读音不同,如“血”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就分别读作“xiě”和 “xuè”。

7、偏旁不同造成的形近字。这类形近字往往读音相同或相近,更是考查的重点。如“峻”与“竣”都读“jùn”,而“慨”和“概”分别读“kǎi”和“ɡài”。

8、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9、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1、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2、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4、《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5、《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1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18、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19、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0、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1、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22、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5、人穷则反本

2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28、屈*疾王听之不聪也

29、谗谄之蔽明也

30、明道德之广崇

31、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2、天者,人之始也

33、秦,虎狼之国。

34、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35、归园田居 陶渊明

36、孔雀东南飞

3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38、表监狱的:囹圄、狱

39、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0、《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4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43、而

4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4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

4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47、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48、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49、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50、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5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52、斗胆:形容胆量很大。

53、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54、点卯: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现在常用来指到时上班应付差事。

55、借光: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56、捧臭脚:对权贵言过其实的吹捧夸耀,博得一欢。

57、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58、安身立命——安身:容身,指在某地居住或生活;立命:使精神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59、安之若素——素:向来,素来。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不能误为“安心”。

60、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1、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62、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63、主胃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64、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65、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66、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内容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有点号,点号放在括号之后;括号内部文字末尾不用点号,但叹号和问号除外。

6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8、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0、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7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7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7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74、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7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7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78、《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9、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8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81、《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82、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形似音异字

  如:“戮”与“戳”、“栗”与“粟”、“瞻”与“赡”、“缀”与“辍”、“杳”与“沓”、“管”与“菅”等。

  (2)形似音同字

  如:“喧”与“暄”、“蔼”与“霭”、“竞”与“竟”、“陨”与“殒”、“腊”与“蜡”等。

  尽管字形错误的原因很多,情况多样,但辨析、识记字形,我们还是有“法”可依的。

  ①以义为本,依义辨形:即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如“陨落”与“殒身”、“指责”与“指摘”、“杂糅”与“揉搓”、“蒙蔽”与“时弊”,都是正确的写法。而将“入不敷出”写成“入不付出”,将“胸无城府”写成“胸无成府”,

  ②依据形旁,析疑选字:如“不胫而走”的“胫”,其形旁就与走路有关。“插科打诨”的“诨”跟言语有关。“寒暄”的“暄”跟太阳有关。“眼花缭乱”的“缭”与丝织品的缠绕有关。

  ③依据结构,析难定字:如“谈笑风生”中的“生”字,“风声鹤唳”中的“声”字,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确定。再如,“人情事故”中的“事”不正确,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惹事生非”的“事”不正确,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而“事”与“非”是不对应的。

  ④依声联想,推敲取字:如“针砭”中的“砭”是一种石针,“一泻千里”的“泻”应为流泻的“泻”,“众口铄金”的“铄”为“熔化”,“铄”不能写成“烁”。

  ⑤近体互析,区别定字:如“病入膏肓”的“肓”,不要误写为“盲”。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3

  1、过秦论 贾谊

83、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三)《师说》

84、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85、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6、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古今异义的词

87、音形义皆近的字。

  如“风采”不能写成“风彩”,“摩擦”不能写成“磨擦”,“甜言蜜语”不能写成“密”等。

88、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89、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关于引号的使用:

90、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91、翻译

  (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

  建议:

  (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

  (1)几种句式类型

  (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②省略句

  ③被动句

  ④倒装句

  (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附:①判断句:

  ……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无、莫、乃、亦、皆/无标志按句意。

  ②被动句

  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看句意。

  ③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④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92、文学类——考点内容

  (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

  (2)人物

  (3)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应等

  (4)语言特点(注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

  (5)环境的作用

  (景物情景描写)

  (6)写作意图(主题)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

93、《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94、汉魏晋诗三首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5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95、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2

  词类活用

96、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

  除:任命,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如:泰定初,恩授东*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

  赏: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特赏侍郎。(《谭嗣同》)

97、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今天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

98、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

  关于问号的使用:

99、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关于感叹号的使用:

100、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关于括号的使用:

  括号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叫句外括号。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3、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4、碱的溶解性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8、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9、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0、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1、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2、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13、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14、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7、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8、过滤操作中有“三*”:(1)漏斗下端紧*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在玻璃捧引流。

1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21、物质的推断趋向于答案的不唯一性,即符合题意答案的多样性,并对全章进行综合考察.

22、物质的鉴别趋向于叙述的准确性,合理性.

23、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24、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5、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26、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27、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28、操作步骤:

29、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30、水的性质

3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3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3、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34、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5、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36、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37、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8、元素的分类

39、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40、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41、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42、意义:

43、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4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45、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46、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47、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48、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49、设备:高炉

50、既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氢气充气球B.用二氧化碳灭火C.用食醋除去水垢D.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揭:揭竿为旗(举)

2、却: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使退却)

3、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作动,愚弄)

4、声旁读音与本字读音相同,如“殚精竭虑”的“殚”声旁 “单”与“殚”读音都是“dān”。

5、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6、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7、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9、《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0、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5、亡走赵,赵不内

16、方正之不容也

17、于:

18、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1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20、《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2、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3、《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本文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

2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25、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26、破天荒:形容创举或头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27、紧箍咒: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28、搞名堂:形容那些让人不明不白甚至有点神秘色彩的行动。

29、安身立命——安身:容身,指在某地居住或生活;立命:使精神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30、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31、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

32、屈*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3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4、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35、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

36、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7、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8、《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9、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十一)《锦瑟》

40、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不施行仁政,攻和守的形势变了。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7

  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

  如“作(zuō/zuò)”“症(zhēng/zhèng)”“强(qiáng/qiǎng)”“模(mó/mú)”

  (2)形近字,

  如“呛(qiàng)”“怆(chuàng)”

  (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ín—明míng)、卷舌音(寺sì—饰shì)

  (4)生僻字,如噽(pǐ)罅(xià)隙

  (5)成语中古音,

  虚与委(wēi)蛇(y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建议:

  ①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

  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

41、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7

  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42、“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43、近义词辨析

  (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

  (1)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

  (2)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

  (3)用法(对象、搭配、词性)

  建议:

  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44、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八)《蜀道难》

4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词类活用

46、词语读音

  修姱、嫉妒、謇、忳郁悒、侘傺

  溘死、鸷鸟、方圜、攘诟、谣诼、延伫、芰荷、偭、兰皋、椒丘

  岌岌、杂糅、昭质、可惩

  孔雀东南飞

47、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48、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八)《蜀道难》

49、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官职调动。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50、肖像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

1、运动图像

2、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3、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4、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5、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6、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8、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9、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10、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11、确定满足牛顿定律的动力学方程;

12、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1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14、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15、两电流相互*行时无转动趋势,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两电流不*行时,有转动到相互*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

16、在没有外界轨道约束的情况下,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三个场力(电场力、洛伦磁力、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若为匀速圆周运动则必有电场力和重力等大、反向。

17、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当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且最大值Pm=E2/(4r)。

18、导体棒围绕棒的一端在垂直磁场的*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E=BL2ω/2。

19、交流电的产生: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用Em=nBSω;计算某一段时间Δt内的感应电动势的*均值用E*均=nΔΦ/Δt,而E*均不等于对应时间段内初、末位置的算术*均值。即E*均≠E1+E2/2,注意不要漏掉n。

20、只有正弦交流电,物理量的最大值和有效值才存在21/2倍的关系。对于其他的交流电,需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确定有效值。

21、光线通过*行玻璃砖后,不改变光线行进的方向及光束的性质,但会使光线发生侧移,侧移量的大小跟入射角、折射率和玻璃砖的厚度有关。

22、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23、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任何位置产生的电场都等于外电场在该处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4、处于静电*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25、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26、*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rxS/4πkd=εS/d

27、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28、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9、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30、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3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3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34、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

35、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36、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7、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38、f比il是场强,φ等bs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9、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向。

40、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均匀直线传。若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改变。

41、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外力冲量若为零,初态末态动量同。

42、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4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44、电势的概念

45、时刻和时间间隔

46、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47、位移:表示物*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48、加速度

49、x—t图象(即位移图象)

50、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51、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F合或某个分力)

52、若物体受三力*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若物体受四力或四力以上*衡,用正交分解法

53、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54、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5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5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57、人造卫星

58、求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星球表面处万有引力等于或近似等于重力,则:GR2Mm=mg,所以g=R2GM(R为星球半径,M为星球质量)、由此推得两个不同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g2g1=R12R22·M2M1.

59、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0、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50句菁华

1、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2、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3、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4、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5、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6、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7、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8、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

9、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远行)

10、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

11、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 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1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13、曲:曲在赵(理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1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17、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18、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19、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20、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2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2、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23、下:下江陵(攻下)

24、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25、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26、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7、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28、白:

29、却:却匈奴七百余里(击退)

30、隳:隳名城,杀豪杰(毁坏)

31、揭:揭竿为旗(举)

32、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高,强)

33、谪戍: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被征发戍守边疆)

34、作难: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起事,起义)

35、固:

36、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作名,坚固的地方)

37、相: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

38、迎: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39、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

40、越四封之内(疆界)

41、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42、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43、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作动)

44、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名作动)

4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以……为小(形意动)

46、矢交坠兮士争先。当先锋(形作动)

47、霾两轮兮絷四马。用绳子系住(名作动)

48、且贰于楚也。有贰心(名作动)

4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形作动)

50、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称王(名作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6)

——交通安全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行人不准在车行道 上追逐、猛跑,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猛拐横穿。

2、雨天大雾想一想,打开雾灯车速降;夜间行车想一想,注意标志和灯光;长途驾驶想一想,劳逸结合不能忘。

3、醉罪)在酒中毁悔)在杯中

4、大意招祸小心得安

5、生命无返程切莫逆向行

6、交通安全进万家出入*安你我他

7、夜间行车想一想,注意标志和灯光。

8、脚踩油门想一想,**安安最吉祥。

9、各班要按要求准时参加。(第二节下课后由体育委员领队带凳子到大堂集中)

10、舞台音响(xxx)

11、整队(xxx、xxx)

12、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

13、不乘坐超载车辆,不乘坐无载客许可证、运动证的车辆;

14、拐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拐弯;

15、请勿吸烟和携带火种,以免小火酿成大灾;

16、红灯停,绿灯行,交通信号要看清。

17、六要:乘坐汽车要系好安全带;乘坐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要戴好安全头盔;横穿道路要走斑马线;走路要走人行道;骑车要在非机动车道内;要自觉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不抢行。

18、六不:不要闯交通信号灯、不要乱穿马路、不要乱停乱放、不要乱扔垃圾、不要翻越隔离护栏、不要逆向行驶。

19、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20、学龄前儿童应当由成年人带领在道路上行走。

21、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予人礼让,一生*安。

22、维护交通秩序,争做文明公民。

23、步步小心,安全是金。

24、文明交通停看行,行车安全重礼让。

25、红灯停,绿灯行,不越线,不抢行。

26、要想车祸不上身,交通法规牢记深。

27、十次事故九次快,谁不相信谁受害。

28、安全开车是大事,文明走路非小节。

29、注意观察各种动态

30、乘车要系好安全带

31、儿童乘车要坐安全座椅

32、绝不乘坐酒驾司机的车

33、认识一些交通标志,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指挥手势。

34、遵守交通行为规则,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

35、学习过马路的小知识。

36、认识几个常见的交通标识。

37、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

38、机动车应在规定地点停放,禁止在人行道停放

39、行人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

40、最高时速低于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高速公路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7)

——小学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1、承接关系:一……就 首先……然后 ……又…… ……就…… …… 接着 ……

2、递进关系:不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3、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因故……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 ……因此……

4、选择关系: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宁愿……不愿……

5、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6、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7、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8、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打开天窗——说亮话

11、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2、兔子尾巴——长不了

13、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15、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16、壶中无酒——难留客

17、猫哭耗子——假慈悲

1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19、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20、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21、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22、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23、关于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暖花开、春风拂面

2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故……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因此……

2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26、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7、打破砂锅--------问到底

28、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29、竹篮打水--------一场空

30、船到桥头--------自会直

31、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32、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3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4、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37、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38、报酬—酬劳悲哀—悲伤崩塌—倒塌必然—必定避免—幸免

39、耻笑—讥笑炽热—酷热憧憬—向往酬谢—答谢啜泣—抽泣

40、妒忌—嫉妒对付—应付对照—对比恩赐—赏赐发布—公布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8)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文学常识

2、本文重点: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 案:案件

4、难测:难于估计,推测

5、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6、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7、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8、<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9、一词多义

10、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11、本文段意:

12、省略主语:

13、“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1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15、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16、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17、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18、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19、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

20、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2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23、望其旗靡靡:倒下

24、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25、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2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2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

2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2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6、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

37、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8、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39、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4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9)

——物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 初中政治,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2、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3、*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4、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5、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9、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10、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11、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1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13、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 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1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15、几个力*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衡的力。

16、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1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8、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1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20、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均速度

21、自由落体

22、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μcosα)

23、第一个是等时圆

24、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2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28、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29、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30、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31、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叫做帕斯卡,记作Pa。1Pa=1N/m2。(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放的西瓜子对水*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32、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33、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34、连通器的原理:

35、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的条件是:(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

36、像液体一样,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具有液体压强的特点。

37、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38、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39、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0、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0)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

4、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5、三角函数符号特征是:一是全正、二正弦正、三是切正、四余弦正.

6、利用重要不等式以及变式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注意a,b (或a,b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等四同时).

7、知直线纵截距,常设其方程为或;知直线横截距,常设其方程为(直线斜率k存在时,为k的倒数)或知直线过点,常设其方程为.

8、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和两直线间的到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夹角特指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较小角,范围是。而其到角是带有方向的角,范围是

9、线性规划中几个概念:约束条件、可行解、可行域、目标函数、最优解.

10、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及其“括号”内的限制条件,在圆锥曲线问题中,如果涉及到其两焦点(两相异定点),那么将优先选用圆锥曲线第一定义;如果涉及到其焦点、准线(一定点和不过该点的一定直线)或离心率,那么将优先选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涉及到焦点三角形的问题,也要重视焦半径和三角形中正余弦定理等几何性质的应用.

11、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特别是:

12、要重视常见的寻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直译法、代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以及如何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定义法、几何法、代数法、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等),这是解析几何的两类基本问题,也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出发点.

13、计算直线与*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面的垂线找射影,或向量法(直线上向量与*面法向量夹角的余角),三余弦公式(最小角定理),或先运用等积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后虚拟直角三角形求解.注:一斜线与*面上以斜足为顶点的角的两边所成角相等斜线在*面上射影为角的*分线.

14、球体积公式。球表面积公式,是两个关于球的几何度量公式.它们都是球半径及的函数.

15、导数与极值、导数与最值:

16、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17、圆方程

18、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19、数列的函数特征

20、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21、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22、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f(a—x),则它的图象关于x=a成轴对称。

23、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24、圆柱体:

25、拟柱体

26、圆柱

27、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28、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29、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30、在△ABC中,∠C=90°,a=1,c=4,则sinA的值为

31、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A、30°B、45°C、60°D、90°

32、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

33、圆锥体:

34、写出点M的集合;

35、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36、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37、圆锥曲线:

38、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39、圆锥曲线

40、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