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2 00:00:00 初中,物理,知识

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2、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3、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6、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7、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8、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9、记忆合金: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性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10、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1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12、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6、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17、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18、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1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0、凸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1、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22、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23、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2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5、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6、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2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28、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29、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30、及时复习

31、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32、把“陌生”变成“透彻”!

33、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5、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6、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37、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38、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9、天*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右盘中加减砝码。

40、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1、物体受*衡力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42、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43、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44、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45、物体匀速水*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46、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47、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48、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49、*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50、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扩展1)

——初中物理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电流和电路

2、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两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3、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色散)。

5、杠杆的*衡条件

6、轮轴和斜面

7、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8、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9、液体压强的规律:

10、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1、温度计的使用:

12、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13、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1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15、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桌面上,读数时视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

16、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戥子、地中衡等

17、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被研究的点液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找到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特殊固体可用p=ρgh计算,特殊液体可用p=F/S算。

18、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19、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是地磁北极,*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20、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1、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2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23、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4、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25、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

26、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27、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28、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衡状态时,它对水*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29、电荷的种类: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30、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为1库仑。

31、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S),北极(N).

32、我国宋代沈括首先发现磁偏角。

33、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两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W·h=3.6×106J。

34、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35、内能是构成系统的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分子内部以及原子核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36、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7、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38、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9、*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40、*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41、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42、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4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44、电功率

45、P=UI主要适用于已知电压和电流求功率

46、公式:重力势能的公式:Ep=mgh(Ep为重力势能,m为质量,g为重力系数,等于9.8N/kg)

47、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48、体积与压强

49、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50、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扩展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4、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5、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6、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7、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8、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戥子、地中衡等

9、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0、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1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12、动滑轮

13、功

14、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5、动能

16、重力势能

17、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8、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19、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20、电流的三种效应。

21、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2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3、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6、牛顿第一定律:

27、二力*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28、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9、*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30、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1、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2、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33、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3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5、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6、二力*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7、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8、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衡条件

39、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40、连通器:

41、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42、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43、漂浮悬浮法:F浮=G物

4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5、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

46、推导公式:P=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

47、动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48、应用:三种杠杆:

49、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50、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扩展3)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紫外线: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

3、光的散射:

4、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6、定义

7、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8、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

9、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10、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1、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12、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13、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1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15、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16、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7、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算。

18、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9、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20、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1、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2、物体匀速水*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3、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4、减弱噪声的途径:

25、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2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7、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28、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29、镜头是凸透镜;

30、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31、投影仪的*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2、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33、增大压强的方法:

3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3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36、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37、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8、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3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4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略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扩展4)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50句菁华

1、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3、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4、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5、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6、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7、运动的描述

8、速度(常考点)

9、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10、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11、汽化和液化:

12、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13、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14、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15、测量:

16、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17、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18、照相机的结构:

19、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20、色光三原色:红、绿、蓝。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2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22、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4、测量原理:*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25、回声:

26、人耳听觉范围:

27、音色:

28、温度计制作原理:

29、凝固条件:

30、凝华现象:

31、吸热与放热:

32、光的直线传播:

33、光线:

34、判断日食:

35、反射的分类:

36、色散:

37、紫外线的应用:

38、凹透镜:

39、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40、光心:

41、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4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43、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焦点到光心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44、照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调焦环的作用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近景时,镜头往前伸,

45、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也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镜头。

46、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因素:

47、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8、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49、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50、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扩展5)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3、杠杆*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

4、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 =fL/Fs(滑轮组水*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5、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6、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7、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8、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9、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10、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1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13、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14、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15、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1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17、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18、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19、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

20、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1、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22、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23、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24、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25、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6、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7、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8、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29、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30、*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像与物大小相等。

31、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物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小孔成像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现在光屏上。

32、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33、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34、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5、两块相同的煤,甲燃烧的充分,乙燃烧的不充分,甲的热值大(错)。

3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7、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39、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40、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41、专心上课

42、有效练习

43、把“陌生”变成“透彻”!

4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4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47、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48、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49、锂电池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能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

50、记忆合金: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性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扩展6)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50句菁华

1、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当它们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3、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接种要培养的微生物,对照组中的培养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照)。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功能:实验组中的培养基用该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中培养基用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如果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养基有选择功能。

4、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同样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6、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酵母细胞的活化用蒸馏水;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加热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要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CaCl2溶液有利于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

7、内质网结构特点: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可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8、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9、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1、概念及其反应式

1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13、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14、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17、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18、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

19、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20、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21、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22、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23、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24、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5、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单层膜的细胞器有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26、膜结构之间的联系;直接联系;内质网向内与外层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代谢旺盛时,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联系: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以同样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细胞膜融合。

27、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28、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9、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30、对比实验:不设置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这样的对照方法也叫相互对照。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通过两个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3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32、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33、细胞有丝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34、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3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神经调节快、时间短、作用范围小。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体液调节受神经调节的影响。

36、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37、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38、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9、细胞膜的功能:

40、液泡:单层膜,成熟的植物有中央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

41、生殖方式:只进行,主要进行_殖进行有性生殖,但酵母菌在不良的环境下进行有性生殖,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42、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43、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44、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45、基本条件:

46、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47、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48、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49、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50、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50句菁华(扩展7)

——初中物理公式资料 40句菁华

1、热*衡方程:Q放=Q吸

2、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3、声速:V=340m/s (15℃)

4、人耳区分回声:≥0.1s

5、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6、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7、水的沸点:100℃

8、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9、家庭电路电压:220V

10、单位换算:

1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2、光的反射定律:

1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1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5、力的作用效果:

1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7、功的两个要素:

18、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19、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斜面的机械效率

20、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1、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工作时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2、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23、电路的基本组成:

24、电流用符号“I”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

25、电压表的使用:

26、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符号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27、滑动变阻器:

2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9、电功率定义式:

30、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

31、触电急救常识: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去拉触电人,应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决不能带电泼水救火。为了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2、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磁化等

33、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34、电流的磁效应:

35、导体中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36、能源的分类(方式二):

37、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

38、能量守恒定律:

39、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碍。

40、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维障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