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3、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7、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8、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9、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0、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11、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2、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13、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14、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5、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16、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17、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
18、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9、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20、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21、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2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23、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24、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25、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6、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7、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28、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29、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3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31、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32、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33、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34、人之所以稍顾体面者,冀人之敬重也。
35、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36、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37、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38、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知足天地宽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39、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40、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4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2、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3、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44、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奸诈者,祸之始。
45、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46、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47、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
48、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49、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50、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曾国藩语录 60句菁华
1、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2、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3、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4、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5、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6、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7、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8、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9、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10、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11、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2、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13、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4、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5、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7、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18、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19、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20、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21、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22、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23、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24、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 曾国藩语录
25、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26、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27、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曾国藩名言
28、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29、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30、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31、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32、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33、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34、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35、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36、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37、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38、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39、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40、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41、毁誉之要,如飘风然,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
42、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43、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44、以一缕精心运用于幽微之境
45、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
46、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47、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48、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能可贵
49、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50、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
51、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52、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53、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54、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55、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56、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57、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8、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59、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60、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曾国藩语录 50句菁华
1、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2、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3、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4、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5、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6、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7、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8、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9、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0、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1、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12、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3、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4、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15、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6、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17、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8、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9、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20、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21、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22、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23、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24、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25、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26、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27、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28、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29、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30、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31、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2、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33、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3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5、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长进全在受挫*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3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37、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38、千万忍耐!忍耐千万!
39、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40、以一缕精心运用于幽微之境
41、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4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
43、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4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45、家和则福自生。
4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47、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48、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49、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50、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曾国藩经典语录 50句菁华
1、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2、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3、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知足天地宽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5、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6、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7、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8、常存冰渊惴惴之心勿过多怜悯以体察人才为第一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9、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10、特患业之不精耳。
11、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12、广其识则天下大。
13、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14、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6、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7、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18、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9、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书》
20、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21、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23、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24、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6、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27、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咬牙立志之诀。
28、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9、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30、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31、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3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33、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34、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35、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36、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7、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38、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39、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0、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41、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42、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3、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44、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45、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46、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47、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48、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时不杂。
49、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50、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曾国藩名言 50句菁华
1、时贤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2、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3、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4、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5、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6、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7、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1、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12、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3、人伦明,则礼乐兴。
14、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15、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16、心至苦,事至盛也
17、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18、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9、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20、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曾国藩
23、习大字,总以间架紧为主
24、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25、兄弟之间,一言欺诈,终不可久
26、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
27、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28、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29、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30、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31、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曾国藩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日长傲,日多言
33、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34、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35、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长远之家规,恃大众之维持
36、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37、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38、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曾国藩
39、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
40、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曾国藩
41、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42、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43、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44、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45、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46、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4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48、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4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0、身体虽弱,却不过于爱惜;精神越是用还越精神;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
——曾国藩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2、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3、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4、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5、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6、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7、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8、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9、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10、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1、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2、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13、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14、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15、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16、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17、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8、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19、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20、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1、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2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3、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24、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25、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6、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27、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
28、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29、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30、心至苦,事至盛也。
31、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32、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3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34、知足天地宽。
35、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6、小仁者,大仁之贼。
37、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38、智慧愈苦而愈明。
39、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40、人不可无缺陷。
41、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42、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曾国藩
43、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4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45、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曾国藩
46、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曾国藩
47、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48、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49、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曾国藩
50、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曾国藩
——傅雷家书摘抄好句 40句菁华
1、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于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2、一个人往往对有在手头的东西(或是机会,或是环境,或是任何可贵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了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我们自己的这种愚蠢,不想法去改正。
3、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4、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儿只叫人感到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这个和谐中间。
5、一般小朋友,在家自学的都犯一个大毛病:太不关心大局,对社会主义的改造事业很冷淡。
6、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7、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8、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ǐ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9、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10、你不是一个作家,从单纯的职业观点来看,固无须训练你的文笔。但除了多写之外,以你现在的环境,怎么能训练你的思想,你的理智,你的intellect[才智]呢?而一个人思想、理智、intellect[才智] 的训练,总不能说不重要吧?
11、反过来讲,我们和欧洲真正的古典,有时倒反隔离得远一些。真正的古典是讲雍容华贵,讲graceful[雍容] ,elegant[典雅] ,moderate[中庸] 。但我们也极懂得discreet[含蓄] ,也极讲中庸之道,一般青年人和传统不亲切,或许不能抓握这些,照理你是不难体会得深刻的。有一点也许你没有十分注意,就是欧洲的古典还多少带些宫廷气味,路易十四式的那种宫廷气味。
12、孩子,你一定很高兴,大家都在前进,而且是脚踏实地的前进,决不是喊口号式的。我们的国家虽则在科学成就上还谈不到“原子能时代”,但整个社会形势进展的速度,的确是到了“原子能时代”了。
13、环境安静对你的精神最要紧。作事要科学化,要彻底!我恨不得在你身边,帮你解决并安排一切物质生活,让你安心学习,节省你的精力与时间,使你在外能够事半功倍,多学些东西,多把心思花在艺术的推敲与思索上去。一个艺术家若能很科学的处理日常生活,他对他人的贡献一定更大!
14、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人,令人误会。这些修养很不容易,我自己也还离得远呢。但你可趁早努力学习!
15、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16、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17、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镜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心音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
18、是非自有公论,日子久了自然会黑白分明!
19、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的秤过。
20、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
21、你的随跟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22、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23、既然生活在金钱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致为金钱所奴役。
24、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25、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26、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跟,声音越柔跟。坚持真理原是一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
27、人的一生,总是在高潮跟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28、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跟斧凿的痕迹,就变为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出于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
29、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30、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
31、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
32、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33、事情越忙,越需要掌握时间;要有规律,要处处经济;同时又不能妨碍身心健康。
34、我们知道你自我批评精神很强,但个人天地毕竟有限。人家对你的好评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你进步、扩大视野,希望用冷静跟虚心的态度加以思考。
35、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36、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
37、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
38、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
39、一个人妨碍别人,不一定是因为本性坏,往往是因为头脑不清,不知利害轻重。所以你在这些方面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跟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所牵涉的另外一个人。
40、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
——曾国藩励志语录 40句菁华
1、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2、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3、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广其识则天下大
5、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6、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7、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8、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9、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0、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知足天地宽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1、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12、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13、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14、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15、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16、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7、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18、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19、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20、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21、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2、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23、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24、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25、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7、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28、吾因本性倔强,渐近于愎,不知不觉做出许多不恕之事,说出许多不恕之话,至今愧耻无已。
29、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30、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1、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32、特患业之不精耳。
33、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34、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35、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36、人以气为主。
37、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3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39、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40、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