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5、项伯*,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6、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7、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8、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9、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10、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11、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
12、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14、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15、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
16、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17、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1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19、*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2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21、天雨墙坏(雨,下雨)
22、愿为市鞍马(市,买)
23、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24、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25、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6、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27、皆下之(攻下)
28、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29、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0、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31、乃丹书帛(用朱砂)
32、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3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3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35、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3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3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38、生死而肉骨生:使……复生
39、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4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毕:1、尽(毕力*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4、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6、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7、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9、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10、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11、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12、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13、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14、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15、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16、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
17、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18、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9、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20、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21、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22、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23、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24、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25、书: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26、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27、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28、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29、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30、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31、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32、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33、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34、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35、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36、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37、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38、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39、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40、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40句菁华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4、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5、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6、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7、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8、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9、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10、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11、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12、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13、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14、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15、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16、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
17、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18、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19、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20、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21、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22、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儿含乳啼《口技》)
23、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24、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4、整个(通计一舟)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6、贯通(中通外直)
25、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26、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27、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28、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29、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30、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31、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2、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曰再食)
33、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34、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35、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36、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37、属:shǔ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侪、辈。(徒属皆曰《陈涉世家》)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8、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39、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40、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高中文言文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9、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5、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1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1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2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洪林《西湖》
2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2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2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2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9、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3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3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3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3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3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3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3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3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8、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3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4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励志的文言文句子 50句菁华
1、慎始如终,则无败事。——《道德经》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增广贤文》
4、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5、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7、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增广贤文》
8、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增广贤文》
9、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10、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儿无女富不长。——《增广贤文》
11、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12、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不嫁惹出笑话。——《增广贤文》
1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14、以财交者,则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出处:《曾国藩》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9、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20、言之无文,行而则不远。——《左传》
21、君子坦荡荡,小人则长戚戚。——孔子
22、捐躯赴之国难,视死则忽如归。——曹植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6、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2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3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6、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3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4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4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5、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4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8、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4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5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50句菁华
1、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2、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既绌,
3、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4、队:通坠落。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5、盖:通盍,为什么。疑问代词。兴化部是日遂淩出华林部远甚。
6、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7、灌:通盥洗手。动词。媵人持汤沃灌。
8、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9、见:同现:出现。动词。路转溪头忽见。
10、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11、缰:同强强大。形容词。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12、疆:通强强壮。形容词。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3、句:同勾勾取。动词。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14、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5、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形容而直为此廪廪也。
16、陵:通凌凌侮。动词。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17、那:同挪抽。动词。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18、殴:通驱驱逐。动词。今殴民而归之农。
19、识:通志记住。动词。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20、逝:通誓发誓。动词。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21、涂:同途,道路。名词。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22、土:同仕作官。动词。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23、橐:通托托付,委托。动词。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24、顽:同玩开玩笑。动词。我又不同你顽。
25、惟:通唯应答声。象声词。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
26、无:通毋不要。副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27、县:同悬挂,动词。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28、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9、虚:同墟,市。名词。之虚所卖之。
30、要:同邀约。动词。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31、已:同矣了。语气助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2、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级七千有余。
33、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使遂蚤得处囊中。
34、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词。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35、曾:同增增加。动词。曾益其所不能。
36、振:同赈救济。动词。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37、枝:同肢肢体。名词。为长者折枝,
38、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39、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40、转:通啭鸟宛转地叫。动词。蝉则千转不穷。
4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4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3、衡,通“横”。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44、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45、火,通“伙”。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46、坐,通“座”。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47、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48、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49、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50、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初中语文文言文 40句菁华
1、利用多媒体完善教学
2、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4、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5、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xìn) 通“伸” 《隆中对》
6、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 通“拣” 《出师表》
7、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8、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小惠未 “獭(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10、沿:顺流而下。
11、素湍( ):白色的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
14、夯实文言文基础运用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16、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17、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1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1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23、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24、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25、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2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27、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28、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
29、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30、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31、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3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3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34、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35、选贤与能 “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36、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37、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出师表》
38、霜旦:下霜的早晨。
39、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40、(1)每天 (2)苦于 (3)停止 (4)间杂 1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