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高中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5、项伯*,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6、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7、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8、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9、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10、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11、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

12、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14、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15、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

16、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17、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1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19、*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2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21、天雨墙坏(雨,下雨)

22、愿为市鞍马(市,买)

23、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24、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25、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6、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27、皆下之(攻下)

28、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29、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0、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31、乃丹书帛(用朱砂)

32、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3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3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35、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3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3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38、生死而肉骨生:使……复生

39、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4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扩展1)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毕:1、尽(毕力*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4、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6、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7、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9、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10、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11、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12、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13、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14、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15、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16、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

17、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18、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9、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20、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21、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22、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23、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24、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25、书: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26、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27、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28、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29、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30、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31、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32、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33、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34、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35、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36、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37、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38、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39、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40、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扩展2)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40句菁华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4、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5、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6、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7、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8、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9、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10、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11、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12、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13、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14、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15、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16、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

17、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18、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19、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20、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21、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22、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儿含乳啼《口技》)

23、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24、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4、整个(通计一舟)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6、贯通(中通外直)

25、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26、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27、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28、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29、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30、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31、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2、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曰再食)

33、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34、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35、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36、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37、属:shǔ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侪、辈。(徒属皆曰《陈涉世家》)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8、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39、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40、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扩展3)

——高中文言文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9、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5、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1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1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2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洪林《西湖》

2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2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2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2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9、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3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3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3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3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3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3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3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3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8、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3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4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扩展4)

——文言文的经典语句 60句菁华

1、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2、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蛾眉,巧逞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三年衣粮,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6、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绵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8、君若离去,请赐我百年无忧,允我此生无虑,可好?

9、繁花凋谢梦凄凉,倾世容颜,永逝娇娆。

10、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11、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永远不过一场繁华。

12、血雨腥风,扬眉淡笑,指枪问穷寇,谁尚敢与我一战否?

13、世界上最棒的事是,每天早上醒来又是崭新的一天,完全免费,永不断货。

14、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15、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16、天若赐我辉煌,我定比天猖狂。

1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8、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脚踩生灵,手掌生死,传说不朽,王者不败。

2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22、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2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惹我者死。趁其不备,杀其不意,片甲不留。

25、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天若赐我辉煌,我定比天张狂!

28、谁送我山水一程又一程,谁共我风雪一更又一更。

29、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先不开口,哪个蝉儿敢作声。

3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1、除非黄土白骨,我守你百岁无忧。

32、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

33、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3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35、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36、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以借境调心。——《洪应明》

37、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3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

39、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冯梦龙》

40、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41、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42、以财交者,则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43、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洪应明》

4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8、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5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3、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5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0、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扩展5)

——文言文的座右铭 50句菁华

1、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意思是:齐心协力,事情就能成功。

4、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5、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6、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7、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8、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9、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2、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5、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1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1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1、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2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2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24、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2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3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4、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35、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3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7、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3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39、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4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42、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4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4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6、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4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4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扩展6)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练习题 40句菁华

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全,都 )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请 )

3、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对…..说 )(值得 )( 桃源之外 )

4、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已经 )(沿着 )(从前的、旧的)( 做标志)

5、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实现 )(不久 )(渡口 )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只是 )(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多 )

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大多 )

9、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更加 )

10、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 )

1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 )(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

1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靠近 )

13、佛印绝类弥勒,坦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极像 )(举 )

14、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同“屈”,弯曲 )( 靠 )

1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 长而窄 )

1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以…..为亲 )(以…….为子)

17、男有分,女有归。(职分 )( 女子出嫁 )

1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 )( 这 )

19、浑欲不胜簪。( 简直 )( 禁不住 )

20、老翁逾墙走。( 越过 )

2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苟且 )( 停止 )

22、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 动词,连接 )( 延长 )(凄凉怪异 )

2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24、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全白 )

2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畅饮 )

26、仍怜故乡水。( 爱 )

27、拄杖无时夜扣门。( 一定时 )

28、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9、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30、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5、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6、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7、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8、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9、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0、*石壁,五色交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