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知识点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初一,历史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人 和长江

2、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 和粟 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粟 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 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4、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5、西夏的建立:

6、宋夏和战:

7、手工业

8、5*,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9、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10、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11、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12、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3、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1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15、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

16、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1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18、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19、连线搭配:

20、唐太宗时,高僧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是研究中亚、印度和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1、唐朝著名书法家有:和。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他自创“颜体”。柳公权自创“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

22、、连线题:

23、10世纪初,族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都城在。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4、11世纪前期,族首领建立西夏,都城在。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25、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在会宁称帝,国号,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6、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7、五代十国、宋朝时期,南方手工业的发展表现

28、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

29、磨制石器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30、距今约年的半坡聚落位于,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饲养,还经常去他们开垦耕地用收割庄稼用加工谷物用等。

31、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3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33、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34、西晋统一南北,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

35、淝水之战:

36、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南北。618年春,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37、下列哪一项不是岳飞抗金取胜的原因

3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39、*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40、5*,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初一历史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初一历史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50句菁华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3、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4、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6、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7、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8、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 P63

9、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10、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11、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12、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1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14、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15、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6、隋朝的统治跟(朝代)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实行*,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581-618年)

17、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8、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首领为云南王。

19、连线搭配:

20、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这些使者被称为“”。

21、唐太宗时,高僧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是研究中亚、印度和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2、唐朝最繁华的城市是,唐朝的是建筑艺术的代表。富丽堂皇。

23、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24、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在会宁称帝,国号,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5、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奸臣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炸秦桧——油条)

26、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7、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

28、五代十国、宋朝时期,商业发展表现

2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30、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1、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3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3、回纥是今天*尔族的祖先。

34、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35、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

36、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37、盛唐:《霓裳羽衣曲》

38、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9、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0、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41、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4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43、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4、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45、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46、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在位时开凿。从605年起。

  观察课本第4页的隋朝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北达,南至。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邗沟、。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

  第2课时贞观之治

47、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

  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和(最为有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8、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

  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原因是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应属于法家家思想。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4

  科举制的影响

49、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鼓励各国商人到*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学技术

50、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1)形成原因: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

  (2)最强军阀: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初一历史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次数:;

4、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6、检验

7、二元一次方程组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9、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和等量关系:

10、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11、性质:

12、正数(positionnumber):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13、相反数(oppositenumber):绝对值相等,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4、有理数加法法则

15、有理数乘法法则

16、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负,异号得正,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7、科学技术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010),n是正整数)。

18、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9、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20、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21、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22、多边形:在*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24、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25、*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面。

26、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27、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28、2.1三角形的内角

29、3.1多边形

30、绝对值 |a|0.

31、倒数 (1)0没有倒数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32、立方根

3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4、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35、加法

36、乘法

37、乘方与开方

38、有理数比大小:

39、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0、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初一历史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背景:

2、功绩:(1)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2)为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4、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开始了近500年共和国时期。

5、罗马从建国初期开始*民一直为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与氏族贵族进行长期斗争。结果,*民相继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贵族特权逐步被废止,贵族寡头政治走向衰落。

6、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7、古代*重大科技成就

8、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9、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10、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11、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原农业的发展。

12、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13、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14、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15、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16、*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17、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18、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19、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0、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2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22、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24、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思想专制)

25、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27、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28、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29、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30、背景:神创论占统治地位。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31、意义:

32、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篇2

  一、战时*政策

3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

  余粮收集制的弊端和效果: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但它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34、逐级分封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要以大宗的名分继续对自己的宗亲进行分封,这就使周王的势力随着血缘关系的.逐级延展,渗透到诸侯国的每一个地区;商代未见如此严密的制度,商王对外服地域的控制力是很有限的。

3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二、《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36、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篇8

  (一)爱琴文明

37、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

38、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39、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

40、同:

  ①信仰得救

  ②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

  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异:加尔文更激进

  四、启蒙运动


初一历史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数学知识点 100句菁华

1、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5、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6、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7、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8、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9、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10、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2、圆方程

13、*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14、从个位减起;

1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16、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17、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18、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9、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0、解方程;

21、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2、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23、什么是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25、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26、环形面积=大圆–小圆=πR2-πr2

27、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9、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30、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33、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4、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35、概念和分类

36、基本规律

37、鸡兔同笼的解题思路

38、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39、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4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43、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4、*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5、*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6、推论 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4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行四边形

48、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9、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50、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51、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2、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5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54、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55、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56、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7、竖式:

58、*行某轴的直线:*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59、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60、*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61、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 的循环节是 32.

62、特征:①两个运动的物体一般同时不同地(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作相向运动;

63、概念: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6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6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6、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67、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68、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69、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70、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7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

72、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73、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

74、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75、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76、忽视零向量致误

77、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经常出现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

78、单项式与多项式

79、指数

80、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8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82、2.直线、*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83、3直线、*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84、3.1直线与*面垂直的判定

85、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

86、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87、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面直角坐标系中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88、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9、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90、方程与方程组

9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9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93、逆定理

94、矩形性质定理1

95、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96、判定定理3

97、性质定理3

98、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99、切割线定理

10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初一历史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5)

——中考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2、*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3、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6、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8、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9、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0、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2、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13、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4、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16、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17、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18、变形:W=UIt=IRt=U/R

19、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20、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21、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22、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23、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4、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25、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26、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杠杆和天*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9、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30、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

3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3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3、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34、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35、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36、整把钳子是一个省力杠杆

37、队员的质量大容易取胜———质量大惯性大改变运动状态难度大容易取胜。

38、在初中阶段,所有生成碳酸的反应一律写为二氧化碳+水,不考虑二氧化碳溶解

39、*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40、考查文言文翻译

41、*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蒿岳寺塔。

42、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唐三彩,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43、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44、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连环画的表现形式。

45、*美术史上至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46、“南宋四大家”指的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47、“海上三任”指的是仁熊、任薰、仁颐。

48、“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汪士慎等。

49、西班牙十七世纪画家委拉斯贵支的肖像画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宫廷肖像,一类是亲友肖像,一类是下层人民肖像。

50、欧洲“巴洛克”艺术在雕刻方面的代表是意大利的贝尼尼,在绘画方面的代表是佛兰德斯的鲁本斯。


初一历史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6)

——语文知识点梳理 50句菁华

1、他不好好工作经常奴颜婢(bì)膝地巴结上司,真让人瞧不起。

2、掌握《生字表(二)》中的汉字。

3、谁做什么56页读读说说

4、什么地方有什么72页读读说说

5、怎样的什么像什么37页我会说

6、谁(什么)从哪里做什么107我会读

7、扩词练习:80页读读说说,127页读读说说,136页读读说说,137页我会连

8、反义词训练:55页我会连,60页我会说

9、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10、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11、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12、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13、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14、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15、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16、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17、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形作动)

19、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逼迫(形作动)

2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在朝廷上(名作状);让……回去(使动)

21、号千有余邸。号称(名作动)

2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以……为小(形意动)

23、微风鼓浪,水石相搏。振动(名作动)

2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凭眼,凭耳(名作状)

25、且贰于楚也。有贰心(名作动)

26、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取直(形作动);使……弯曲

2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走得快;游水

28、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③渲染环境气氛;④烘托人物心情;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29、赏析写作手法:要熟悉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白描、前后照应、伏笔、正面与侧面描写、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叙议结合等,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0、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字母。

31、标调规则:看见a母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

32、u上两点省略的规则。(遇到jqx,摘掉乌纱帽)

33、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

34、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

35、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36、提供材料的作文

37、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38、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3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3、劝学

44、蟹六跪而二螯

45、登高之博见也

46、用心一也

4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9、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识字1》和《语文园地一》中有关词语写下来。

50、什么是什么 104页我会读


初一历史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7)

——初中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金属 + 酸 → 盐 + H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2、书上图8-20需注意:

3、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4、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5、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6、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7、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8、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9、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0、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1、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12、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13、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14、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15、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16、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7、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8、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19、煤气:一氧化碳(co)

20、石灰石/大理石:(caco3)

21、铁锈:(fe2o3)

22、甲烷(ch4):沼气

23、乙醇(c2h5oh):酒精

24、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25、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26、淡黄色固体:硫磺;

27、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28、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9、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30、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3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32、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33、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34、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5、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成分的1/5(21%)的结论。

36、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或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37、金属的物理性质:

38、金属之最:

39、金属分类:

40、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初一历史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8)

——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5、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6、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7、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13、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4、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15、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16、勒夏特列原理(*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7、K只与__温度(T)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18、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衡关系式中。

19、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20、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21、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22、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23、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24、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2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2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27、优先放电原理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阴极:Ag+>Hg2+>Fe3+>Cu2+>H+>b2+>Sn2+>Fe2+>Zn2+>Al3+>Mg2+>Na+>Ca2+>K+。

2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29、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0、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31、中和热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3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4、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3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36、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7、化学*衡状态的特征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