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解释:国家小,民众少。
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10、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1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3、解释:民众不害怕死亡,为什么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呢?
1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8、解释: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不可折腾。
1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0、解释:当民众不再惧怕统治者的高压时,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2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2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4、解释:如果能够做到无为而无不为,这样的人赢得天下是自然的事。
2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6、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9、解释: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急躁必然丧失根本,轻举妄动必然丧失君主地位。
3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31、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32、解释: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33、解释:天道法则,犹如拉弓射箭。高了就压低一点,低了就举高一点,拉满了就放松一点,力不足就使劲一点。
34、解释:合抱的大树,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累积的泥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35、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36、解释: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强大的,总是处于下降的地位;柔弱的,反而处于上升地位。
37、解释: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用自我夸耀,别人也会认同你的功劳;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
38、解释:祸常倚藏在福之中,福也常隐藏着祸根。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39、解释:解决困难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之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的地方解决。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
40、解释:最完美的东西,似乎也有欠缺;最充盈的东西,似乎也有空虚;最正直的东西,似乎也有弯曲;最灵巧的东西,似乎也有笨拙;最卓越的辩才,似乎也有木讷。
——道德经经典名句 60句菁华
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道德经》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 《道德经》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 《道德经》
5、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6、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道德经》
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道德经》
8、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道德经》
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道德经》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1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老子 《道德经》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 《道德经》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22、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老子》
23、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5、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老子 《道德经》
2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7、虚极静笃 ——老子 《道德经》
2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9、过,则匆惮改。
3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3、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
3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老子 《道德经》
35、上德不德而有德 下德不失而无德 ——老子 《道德经》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无私成其私是否与佛教的无私之私相似?)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经》
37、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道德经》
38、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0、夫唯不争,故无尤。
4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 《道德经》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4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46、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4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0、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2、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5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8、我无欲,而民自朴。 ——出自第57章
59、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6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经典名句 50句菁华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道德经》
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 《道德经》
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道德经》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 《道德经》
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道德经》
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 《老子》"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1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 《道德经》
1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17、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道德经》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老子 《道德经》
2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不肖:不贵重、仿若愚钝、不可言说、无从分别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王者为之下而为王)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圣人之道唯一谦字而已,为人之道亦如此,怀玉如怀土,不因其贵而骄。)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需细细揣摩) ——老子 《道德经》
2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老子 《道德经》
2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 《道德经》
27、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9、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道德经》
30、静为躁君 《道德经》
31、治大国,若烹小鲜。
3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3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5、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36、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7、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3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1、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4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47、亲而誉之。 ——出自第17章
4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的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老子》
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8、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1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1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1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老子《道德经》
15、"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道德经》"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17、大道至简——老子《道德经》
1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1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2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21、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老子《道德经》
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德经》
23、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25、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道德经》
26、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道德经》
2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道德经》
28、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道德经》
29、曲则全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3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本有生灭,这是周行不始的规律)(而修道之法在虚静,虚心止静可以观万物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修之人,守真朴之道,心无杂念,无欲无求,持一守中而能有所悟)——老子《道德经》
3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以观其妙有名万物之母以观其徼同出于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32、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3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道德经》
34、"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老子《道德经》"
35、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道德经》
36、天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
3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道德经》
38、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道德经》
3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老子《道德经》
40、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道德经》
——磨练意志的成语及解释 40句菁华
1、久经风霜:比喻经过长期艰难困苦的磨练。
2、磨砻镌切:指磨砺切磋。
3、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4、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5、日雕月琢:在日月的雕琢下,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有沧桑之感。比喻坚持不懈的努力。
6、砺世摩钝:激励世俗,磨炼愚钝。同“砺世磨钝”。
7、聚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8、砥名励节:砥: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名:名誉;励:通“砺”,磨炼;节:节操。砥砺磨炼自己,立名立节。
9、策顽磨钝: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10、刮摩淬励:刮摩:磋商,磨炼兵器。比喻在学术上商讨研究,刻苦钻研。
11、坚甲厉兵: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12、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13、深自砥砺:砥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磨炼。自己刻苦地磨炼。
14、砺世磨钝:激励世俗,磨炼愚钝。
15、精心励志:磨炼意志,使心意纯正专一。
16、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17、通宵达旦: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18、绳锯木断: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19、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0、奋不顾身
21、志在千里
22、奋勇当先
23、誓死不二
24、不屈不挠
25、英姿焕发
26、毛遂自荐
27、孜孜不倦
28、孟母三迁
29、发奋图强
30、顶天立地
31、百尺竿头
32、含辛茹苦
33、得陇望蜀
34、面壁九年
35、勇往直前
36、铁杵成针
37、愚公移山
38、闻鸡起舞
39、忠贞不渝
40、持之以恒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治人事天,莫若啬。
14、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7、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9、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2、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3、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2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2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6、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2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8、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2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3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3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40、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
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4、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8、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9、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0、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译文: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8、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0、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21、译文: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22、译文: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4、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25、译文: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26、译文: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7、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8、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9、译文: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3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译文: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3、译文: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34、译文: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35、译文: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36、译文: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37、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38、译文: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9、译文: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40、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和含义解释 30句菁华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4、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5、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7、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8、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10、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11、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12、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13、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14、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15、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16、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1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18、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19、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20、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21、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22、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23、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24、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25、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26、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27、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28、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29、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30、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 30句菁华
1、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2、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3、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4、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5、三字经: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6、三字经: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7、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8、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9、三字经: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10、三字经: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11、三字经: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
12、三字经: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13、三字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14、三字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15、三字经: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16、三字经: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17、三字经: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18、三字经: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19、三字经: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20、三字经: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21、三字经: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22、三字经: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23、三字经: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24、三字经: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25、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26、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27、三字经: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28、三字经: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29、三字经: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30、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