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以物挫志。
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5、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10、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1、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1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3、译文: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5、译文: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16、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7、译文: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译文: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2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2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4、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25、译文: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2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译文: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29、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30、译文: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31、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32、译文: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3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4、译文: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35、译文: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36、译文:最上乘的统治者没有个人主观成见,总是习惯于把百姓的意向作为自己的意向。善良的人我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不善良的人我也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就会让所有的人一心向善。
37、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38、译文:把无为当做为,把无事当做事,把无味当做味。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来报答怨恨。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
39、译文: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40、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道家名言解释 40句菁华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8、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0、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1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12、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13、译文: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1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1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6、译文: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17、译文: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18、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9、译文: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2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22、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4、译文: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5、译文: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6、译文: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7、译文: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28、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29、译文: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30、译文: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2、译文: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33、译文: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34、译文: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3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6、译文: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37、译文: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38、译文: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39、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40、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
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4、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8、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9、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0、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译文: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8、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0、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21、译文: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22、译文: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4、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25、译文: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26、译文: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7、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8、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9、译文: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3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译文: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3、译文: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34、译文: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35、译文: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36、译文: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37、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38、译文: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9、译文: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40、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道家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2、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於志,不在於富贵也。
3、人为贵,还需行天道。
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訥。
5、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7、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2、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1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14、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15、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16、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旁,不可以立。
17、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18、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19、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
20、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21、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2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5、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2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28、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3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7、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3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论语》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杀身成仁)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12、当仁,不让于师。(应对着仁德,就是教师,也不一样他谦让。)
13、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到达仁,仁就来了。)
16、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研究,必须会有眼前的忧患。)
1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我站得住,也要帮忙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我过得好,也要帮忙人家一同过得好。)
19、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一样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7、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0、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3、食不语,寝不言。
3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8、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9、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英语名句经典 40句菁华
1、主宰命运不是机会,而是选择;机会不是等来的,是争取来的。――丘吉尔
2、品格可以为青春增添光彩,为皱纹和白发增添威严。——爱默生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在思
4、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弗罗姆
5、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6、给别人自由和维护自己的自由,两者同样是崇高的事业。——林肯
7、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德谟克利特
8、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苏霍姆林斯基
9、小时侯,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佚名
10、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傅玄
11、有财富的人追求优裕的生活,有智慧的人追求优质的生活。——佚名
1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3、如果你不比别人干得更多,你的价值也就不会比别人更高。——塞万斯
14、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
15、不要试图去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爱因斯坦
16、时间带走一切,长年累月会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运都改变。——柏拉图
17、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不韦
18、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康
19、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伏尔泰
20、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坦的道路的。——莎士比亚
21、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
22、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23、阅读保健类书籍时要小心,你可能死于错误印刷。——马克·吐温
24、承担义务是幸福而长久的婚姻关系的基础。——弗罗伦斯·伊萨克斯
25、Commitment is the basis of the happy and long marriage.
26、It is not difficult to do a good deed, is a good habit.
27、Psychological if always want certainty, will raise fears.
28、Admit that you have in life, is the basis of all prosperity.
29、There is a special moral education is a special education work.
30、Life is not a chance, but choice; Opportunity not to, is to come.
31、Not man for the access to give; To give itself is unparalleled joy.
32、A man with a genius of genius, not follow the normal way of thinking.
33、Is completely controlled by the wealth of the people can never be justified.
34、Reading this must teach suspected, but YiZhe will no doubt, here is to grow.
35、I think road in the former, people why because a small obstacles and not to walk?
36、The family can mutually close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real happiness in the world.
37、Character accomplishment, not for others, but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live for yourself.
38、Reader may not have the knowledge, the true sense is to understand knowledge, ideas, can work.
39、Time take away everything, long will put your name in appearance, but personality change fate.
40、Ideal is the pearl, a ZhuiLian the grain, and penetration ancient and modem, string of future, endless sky light.
——道家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心,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0、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1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衡而止。
1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
1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9、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20、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21、天与地卑,山与泽*。
2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4、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25、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26、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1、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32、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33、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
3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5、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36、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道家哲理名言 40句菁华
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8、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0、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1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3、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
14、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
1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7、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18、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
1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3、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24、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25、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26、有生于无,实出于虚。
27、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2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0、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3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3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3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道家经典名句解析 40句菁华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5、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8、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9、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10、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12、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1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14、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1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7、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8、译文: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19、译文: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20、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3、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24、译文: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25、译文: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26、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7、译文: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28、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9、译文: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是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30、译文: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2、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33、译文: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3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5、译文: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荆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36、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7、译文: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
38、译文: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39、译文:最上乘的统治者没有个人主观成见,总是习惯于把百姓的意向作为自己的意向。善良的人我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不善良的人我也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就会让所有的人一心向善。
40、译文: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佛家道家经典名句 30句菁华
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4、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7、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8、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1、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呼吸停了,就完事了。
12、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1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4、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1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7、人生四苦:贪嗔痴、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
1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2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4、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2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7、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0、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