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2、活菌计数法就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个活菌。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板上观察的只是一个菌落。
3、线粒体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滑而连续的界膜,内膜反复延伸折入内部空间,形成嵴。线粒体具有半自主性,腔内有成环状的DNA、少量RNA和核糖体,它们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质还要在胞质内合成。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4、高尔基体结构特点: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和小泡所组成,分泌旺盛的细胞,较发达。成堆的囊并不像内质网那样相互连接。
5、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6、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7、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8、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9、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10、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13、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4、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1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16、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17、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18、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19、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20、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21、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22、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3、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24、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2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26、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27、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28、具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29、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30、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31、CO2释放量、O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3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33、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4、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35、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36、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37、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8、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39、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40、核糖体:无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外蛋白(即分泌蛋白如消化酶、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等);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如呼吸氧化酶、血红蛋白等)。
41、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但功能不同:植物: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42、液泡:单层膜,成熟的植物有中央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
43、有细胞膜细胞质,均有核糖体,均能进行转录与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
44、细胞壁: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
45、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6、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47、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4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49、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均分子量-18(n-m)
50、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5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52、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53、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55、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6、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57、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58、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9、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60、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50句菁华
1、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当它们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3、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接种要培养的微生物,对照组中的培养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照)。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功能:实验组中的培养基用该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中培养基用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如果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养基有选择功能。
4、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同样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6、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酵母细胞的活化用蒸馏水;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加热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要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CaCl2溶液有利于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
7、内质网结构特点: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可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8、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9、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1、概念及其反应式
1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13、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14、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17、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18、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
19、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20、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21、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22、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23、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24、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5、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单层膜的细胞器有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26、膜结构之间的联系;直接联系;内质网向内与外层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代谢旺盛时,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联系: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以同样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细胞膜融合。
27、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28、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9、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30、对比实验:不设置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这样的对照方法也叫相互对照。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通过两个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3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32、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33、细胞有丝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34、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3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神经调节快、时间短、作用范围小。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体液调节受神经调节的影响。
36、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37、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38、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9、细胞膜的功能:
40、液泡:单层膜,成熟的植物有中央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
41、生殖方式:只进行,主要进行_殖进行有性生殖,但酵母菌在不良的环境下进行有性生殖,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42、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43、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44、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45、基本条件:
46、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47、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48、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49、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50、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高一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3、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4、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5、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6、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7、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衡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8、膜结构之间的联系;直接联系;内质网向内与外层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代谢旺盛时,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联系: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以同样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细胞膜融合。
9、具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10、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有色体、液泡。叶绿体
11、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12、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13、有氧呼吸过程
14、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1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1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17、实验原理
18、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9、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0、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21、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3、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14
24、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板法。
25、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接种要培养的微生物,对照组中的培养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照)。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功能:实验组中的培养基用该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中培养基用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如果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养基有选择功能。
26、果胶酶作用: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27、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28、叶绿体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在叶绿体内部存在扁*袋状的膜结构,叫类囊体。类囊体通常是几十个垛叠在一起而成为基粒。类囊体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叶绿体具有特有环状DNA、少量RNA、核糖体和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质。
29、液泡结构特点:单层膜,含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等物质。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使细胞保持坚挺。
30、核糖体结构特点:无膜结构,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31、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33、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34、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5、前期
36、末期
37、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8、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9、癌细胞的特征:
40、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40句菁华
1、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
4、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
5、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6、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7、免疫功能(抗体)
8、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均分子量-18(n-m)
9、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0、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11、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12、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4、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15、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16、直接能源物质:ATP
17、糖类:
18、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19、水存在形式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结合水(4.5%)
20、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2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22、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2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24、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25、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26、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27、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8、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29、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30、具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3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2、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33、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34、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5、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36、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37、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38、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3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4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60句菁华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4、(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DNA、RNA
7、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8、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连构成。
9、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10、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1、基础:免疫系统
12、抗原与抗体:
13、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14、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15、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16、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17、群落的空间结构:
18、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9、结构:组成结构
20、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人均耕地减少
21、我国应对的措施:a、控制人口增长
22、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23、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4、酵母菌是菌,但为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
25、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植物细胞很容易重新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26、蜂类、蚁类中的雄性个体是由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只具有母方的遗传物质;雌性个体由*卵发育而来。
27、化学元素“砷”是唯一可以使人致癌而不使其他动物致癌的致癌因子。
28、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蚁就是孤雌生殖,只有卵细胞的染色体!
29、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30、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3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32、方法:
3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
34、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35、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36、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37、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8、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9、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40、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4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42、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43、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5、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47、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成熟的个体。
4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51、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5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5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4、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55、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56、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57、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58、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59、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60、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高三生物知识点 50句菁华
1、精原细胞既可以有丝分裂,也可以减数分裂。
2、根减生长点细胞没有大液泡。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为绿色,含叶绿体。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5、T2噬菌体为双链DNA病毒。
6、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均是分子水*上的变异。
7、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8、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9、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5、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10、一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11、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1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13、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①诱变育种: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②杂交育种:利用生物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③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迅速获得纯合体。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④多倍体育种: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再利用其变异来选育新品种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6n普通小麦与2n黑麦杂交得4n后代,再经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这就是8倍体小黑麦)。
14、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15、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16、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17、、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18、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9、通过体液运输
20、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21、合理灌溉的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22、应用:学生探讨吸引素是如何用来防治害虫的?
23、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24、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
25、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阶段。
2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7、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8、大气污染的危害:
29、水污染的危害:
30、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巧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3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探)、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34、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35、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36、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3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39、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40、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41、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种元素,蛋白质必须有N,核酸必须有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例:DNA、叶绿素、纤维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化学成分*有的元素是C、H、O)。
42、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43、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4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5、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46、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47、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48、*卵(分裂一次)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近珠孔端),顶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球状胚体(分裂、分化)形成胚。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四部分构成胚;基细胞几次分裂形成胚柄,吸收养料供胚发育。*极核多次分裂形成胚乳细胞,从而构成胚乳。珠被形成种皮。胚、胚乳、种皮构成种子。子房壁形成果皮,种子和果皮构成果实。
49、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50、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3、以至鸟兽、木石。(以至:古义:以及。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等所形成的。)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5、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②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6、者:①……的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的(两膝)(其两膝相比者)
7、为:①雕刻(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刻有(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为字共三十有四)
8、之:①的(能以径寸之木)②代船舱(箬篷覆之)③指窗户(闭之)④指刻字的凹处(石青糁之)⑤指竖起的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9、奇:①qí奇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jī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0、绝:①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②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云:①句尾语气助词,可不译(盖大苏泛赤壁云)②说(孔子云)
1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数词后置)
13、文章结构:
14、“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15、《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16、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着
1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19、为宫室、器皿、人物为:做,这里指雕刻
2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缓缓地兴:起
2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22、佛印绝类弥勒绝:极类:像
23、其船背稍夷背:这里指船底夷:*
2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
25、其色墨墨:黑
2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盈:满
2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长而窄
28、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29、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30、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
31、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3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3、技亦灵怪矣哉技艺出真奇妙啊!
34、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3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3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37、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38、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39、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0、课文结尾段落文字有什么作用?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什么是种间关系?
3、什么是互利共生?
4、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5、互利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即使分开,都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6、减数第一次_减数第二次_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7、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8、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9、大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区(不能讲话)、W(不能写字)、H(不能听懂话)、V(不能看懂文字)
10、激素调节的实例
1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3、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6、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7、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18、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19、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20、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21、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2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3、下图是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24、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5、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26、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27、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28、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2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0、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31、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33、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3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36、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37、血糖*衡的调节
38、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39、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40、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40句菁华
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4、组成细胞的元素
5、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7、蛋白质功能:
8、糖类:
9、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10、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11、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12、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13、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14、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15、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16、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17、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18、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19、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0、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21、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
22、水:
2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24、叶绿体:(呈扁*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2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6、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27、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2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29、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30、DNA的特性:
3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
32、致癌因素与癌症的预防:癌细胞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5、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36、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37、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8、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通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9、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40、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
1、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直接由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体!
2、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有分裂能力,存在于根尖,形成层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导无筛有)等
3、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5、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6、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7、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9、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10、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12、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13、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14、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15、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16、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7、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
18、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19、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0、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21、遗传信息:*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2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3、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24、生态系统
25、显微镜的应用
2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植物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9、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30、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