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2、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4、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5、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7、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8、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9、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10、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11、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1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13、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1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9、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0、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21、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2、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3、仁者荣,不仁者辱。
24、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25、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26、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7、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德。
28、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29、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30、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31、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3、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34、尽心下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
35、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37、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38、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4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名言 60句菁华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4、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6、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7、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3、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1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5、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7、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8、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19、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本事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4、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我损害自我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我抛弃自我(对自我极不负职责)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6、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2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9、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1、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32、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33、”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一样
3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35、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6、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名言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祸福无不自我求之者。
40、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41、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4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43、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44、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4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47、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8、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49、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50、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5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6、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57、人皆可以为尧舜。
58、尽信书,不如无书。
59、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60、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孟子的名言摘抄 40句菁华
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养心莫善于寡欲。
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7、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0、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14、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5、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1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17、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9、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孟子·尽心下》
2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22、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23、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2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25、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2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梁惠王下》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28、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粱惠王下》
29、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0、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31、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32、一个细节足以改变一生。
33、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34、我们有望得到的惟一的智慧,是谦卑的智慧:虚怀若谷。——T.S.艾略特
35、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36、真正的慷慨是真正的智慧。——约·霍姆
37、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38、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39、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40、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孟子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8、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0、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3、其进锐者,其退速。
1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5、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1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0、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2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4、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6、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7、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8、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29、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31、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8、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9、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4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出自诗词中的155个好名字 40句菁华
1、彬蔚——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2、博艺——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3、博文——通晓古代文献。适用于男孩取名字。这个名字取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承德——蒙受德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礼乐志》“詔抚成师,武臣承德”。
5、飞轩——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选·刘琨《扶风歌》》:“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6、芳蔼——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7、芳菲——花草香美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8、管彤——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9、涵涵——水波晃动。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10、慧语——妙语。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程羽《鸳鸯牒》:“*慧语谁聆,娇花不赏,飘香坠粉,亦复何疑。”
11、静淞——淞:水汽凝结的冰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曾巩《雾淞》“园林初日静无风,雾淞花开处处同”。
12、隽秀——优异出众。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餗《隋唐嘉话》卷上:“百药年未二十,仪神隽秀。”
13、俊杰——才智出众的人。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
14、峻雅——高雅。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韩柳之古健,欧苏之峻雅,何莫不得乎此也。”
15、凯凯——欢乐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无心子《金雀记·作赋》“凤未识鸾兮,见情之戚戚,鸾欲得凤兮,乃心之凯凯。”
16、乐欣——安乐欢欣。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张协的《洛褉赋》:“美节庆之动物,悦群生之乐欣。”
17、曼丽——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
18、琦玮——美玉。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鬼谷子·飞箝》:“财货琦玮,珠玉白璧。”
19、清妍——美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韩愈《月池》诗:“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若不妬清妍,却成相映烛。”
20、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属我嵫景半,赏尔若光初。”
21、婉仪——美好的仪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张居正《来雁说》:“矧其耿特之禽,婉仪敛翮。”
22、文翰——文章;文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着《酒德颂》一篇。”
23、文懿——华美的文章。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白居易《除裴度中书舍人制》“茂学懿文”。
24、娴雅——文雅大方。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辞言娴雅”。
25、馨逸——香气喷溢。适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兰熏麝越,自成馨逸。”
26、信芳——情志高洁。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苟余情其信芳”。
27、星驰——形容速度很快。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8、星轩——指轩辕星官。古代以其中一颗大星为女主的象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29、雅厚——纯正宽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新唐书·张弘靖传》:“弘靖字符理,雅厚信直,以荫为河南参军。”
30、弈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成语“一鸣惊人”中“一鸣”的谐音。
31、熠然——光闪烁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光熠然”。
32、余馨——留存的香味。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芙蓉城》诗:“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33、悠然——闲适。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4、悠永——久远。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受天福乐,悠永无穷。”
35、悦欣——欢乐。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嘉禾重颖,蓂荚载芬,率土咸序,人胥悦欣。”
36、志鹏——形容志向远大。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37、钟毓——孕育天地间的灵秀。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成语“钟灵毓秀”。
38、子衿——比喻贤才。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曹操《短歌行》“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9、自珍——自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汉书·贾谊传》“袭九渊之神马兮,沕渊潜以自珍”。
40、自修——修养自己的德性。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大学》:“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出自诗词的古风游戏名字 40句菁华
1、北朽暖栀
2、旧城空巷
3、清风挽发
4、陌若惜
5、踏春秋
6、笑忘书
7、惹尘埃
8、雨落弦断
9、莫思归
10、予麋鹿
11、青山隐隐
12、一眼云烟
13、一笠烟雨
14、血雨探花
15、伴君幽独
16、惊鸿一面
17、刀狂剑痴
18、近神天司
19、莫越琛
20、傲笑红尘
21、红栀傾梀
22、墨城烟柳ベ旧人殇
23、枕边旧宠
24、似水流年
25、慕轻狂
26、与君绝
27、记忆荏苒成泪
28、墨染青衣颜ヽ
29、轻扇掩笑
30、记忆昰座荒岛
31、品茗听雪
32、青梅煮酒
33、青青子衿╮
34、旧城半夏
35、独孤殇
36、云涛梦笔
37、君莫邪
38、百世经纶
39、紫邪陌瞳
40、慕曦紫邪
——老子孔子孟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40句菁华
1、人皆可以为尧舜。
2、听其言而观其行。
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6、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9、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9、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5、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7、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2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3、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3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5、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7、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关于孟子的成语及名言 30句菁华
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6、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7、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8、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0、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11、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3、于今为烈: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14、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15、坐以待旦: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16、再作冯妇: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1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8、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19、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20、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21、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2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3、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2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5、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26、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27、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28、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29、鱼与熊掌: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3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