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3、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 ...;又...;...就...;接着...
4、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0、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13、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4、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5、老虎屁股——摸不得
16、老虎拉车——谁敢
1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19、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2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21、竹笋出土——节节高
22、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23、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24、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25、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7、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28、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9、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0、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31、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32、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33、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34、AAB式
35、ABAC式
36、一个又一个的形式
37、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38、务学与求道
39、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0、学习别人
——小学语文11个基础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单韵母:a、o、e、i、u、ü、(6个)
2、j、q、x遇到ü、,两个小点要拿去。
3、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4、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5、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
6、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8、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9、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10、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11、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12、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3、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4、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15、打破砂锅——问到底
16、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17、大海捞针——没处寻
18、竹篮打水——一场空
19、船到桥头——自会直
20、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21、新官上任——三把火
22、瞎子点灯——白费蜡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6、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7、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8、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29、板上订钉——跑不了
30、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3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3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3、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3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6、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37、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38、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4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
1、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3、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4、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5、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
6、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7、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8、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9、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10、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1、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13、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4、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5、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1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7、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18、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19、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20、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1、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22、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23、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24、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25、兔子尾巴——长不了
26、偷鸡不成——蚀把米
27、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28、壶中无酒——难留客
29、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30、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3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3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3、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34、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6、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37、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38、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39、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40、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
1、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岁寒三友:松、竹、梅
4、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5、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zhi)、羽。
6、《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着,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7、“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8、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9、鸿雁:书信
10、社稷:国家
11、敬称:
12、年龄称谓:(代称)
13、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1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1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16、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17、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8、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9、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20、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21、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22、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3、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6、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27、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28、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
29、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30、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常。
31、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32、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33、沆瀣(hàng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34、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35、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36、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37、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38、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39、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40、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小学生应知的语文知识 60句菁华
1、选择关系: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宁愿...不愿...
2、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还 尽管...却 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3、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5、阿①ā 阿罗汉 阿姨
6、畜 ①chù (名物义)畜牲 畜力
7、逮 ①dài (书面组词)逮捕
8、坊 ①fāng 牌坊 坊巷
9、缝 ①féng 缝合
10、杆 ① gān 旗杆 栏杆(粗、长)
11、冠 ① guān (名物义)加冠 弹冠
12、虾 ① há 虾蟆
13、虹 ① hóng (书面组词)彩虹 虹吸
14、混 ① hún 混浊 混活
15、奇 ① jī 奇偶
16、缉 ① jī 通缉 缉拿
17、济 ① jǐ 济宁 济济
18、夹 ① jiā 夹攻 夹杂
19、假 ① jiǎ 真假、假借
20、侥 ① jiǎo 侥幸
21、脚 ① jiǎo 根脚 脚本
22、解 ① jiě 解除 解渴
23、矜 ① jīn 矜夸 矜持
24、仅 ① jǐn 仅有
25、咀 ① jǔ 咀嚼
26、矩 ① jǔ 矩形
27、克 ① kè 克扣 克服
28、踉 ① liáng 跳踉(跳跃)
29、潦 ① liáo 潦草 潦倒
30、馏 ① liú 蒸馏
31、碌 ① liù 碌碡
32、绿 ① lǜ (口语)绿地 绿菌
33、缪 ① móu 绸缪
34、排 ① pái 排除 排行
35、刨 ① páo 刨除 刨土
36、撇 ① piē 撇开 撇弃
37、栖 ① qī 两栖、栖息
38、蹊 ① qī 蹊跷
39、亲 ① qīn 亲近 亲密
40、雀 ① qù3 雀盲qū 神曲、大曲、弯曲
41、丧 ① sāng 丧乱、丧钟
42、色 ① sè (书面)色彩 色泽
43、什 ① shén 什么
44、shuì 游说 说客
45、圩 ① wéi 圩子
46、尉 ① wèi 尉官 尉姓
47、宿 ① xiù 星宿,二十八宿
48、血 ① xuè (书面组词)贫血 心血
49、哑 ① yā 哑哑(象声词)的学语
50、佣 ① yōng 雇佣 佣工
51、与 ① yǔ 给与
52、属 ① zhǔ 属望 属文 属意
53、钻 ① zuān 钻探 钻孔
54、四字类
55、老虎拉车——谁敢
56、老鼠过街——人人喊 打
57、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8、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59、壶中无酒——难留客
6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3、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4、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5、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6、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7、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8、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9、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10、溘:宁溘(kè)死以_兮(突然,忽然)
1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12、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13、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14、修:
15、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16、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17、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18、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19、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20、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21、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2、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23、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24、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25、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26、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27、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28、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29、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30、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3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32、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33、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4、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35、“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36、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37、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38、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9、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0、动笔之前要拟题,标题要漂亮
——六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练习题 30句菁华
1、如果把A和B分解质因数,A=2×3×5 B=2×3×7 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把3.982精确到十分位是( )。
3、某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5天完成全部工程的1/
4、*均每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完成全部工程需用( )天。
5、一根铁管长16米,第一次用去1/
6、,第二次用去剩下的1/
7、两次一共用去( )米。
8、当甲数比乙数多25%时,应把甲数看做单位“1” 。 ( )
9、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6分钟,小刚从家到学校用了7分钟,小明的速度一定比小刚快。 ( )
10、把13米长的铁丝锯成相等的4段,每段是原长的()
11、如果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3/5,那么甲数:乙数等于()
12、监利水文站用来测量水位高低和变化情况的选用()统计图。
13、911用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之一的结果是()
14、要使四位数235□能被3整除,方框里至少是()
15、甲数的15等于乙数的17(甲>0),甲乙两数之比是5:7。()
16、工作总时间一定,生产每个零件所需时间与生产零件的个数成反比例。()
17、一根绳子长97100米,也可以写成97%。()
18、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312倍,分数大小不变。()
19、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就*行。()
20、二百零四亿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
21、500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22、960074000用亿作单位写作;用亿作单位再保留两位小数。
23、0,1,54,208,4500都是数,也都是数。
24、把0.58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25、把12.5先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26、比7/9小而比5/9大的分数,只有6/9一个数。
27、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
28、0.47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48。
29、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30、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的尾数约是6万,估计这个多位数在省略前最大只能是,最小只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