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菁选

首页 / 诗词 / | 2023-02-21 00:00:00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

  《天净沙·冬》原文

  元代: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注释

  ⑴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⑶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⑷淡烟:轻淡的烟雾。

  赏析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菁选扩展阅读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菁选(扩展1)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60句菁华

1、言于……曰:对……说。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人。父坚,为长江太守。兄策,割据江东,封吴侯。孙策死亡,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赤壁之战时,年仅27岁。

2、险固:险要坚固,指荆州“外带江汉,内阻山陵”(见《三国志·鲁肃传》)。

3、沃野:肥沃的田野。万里:形容地域很广阔。

4、若:如果,连词。据:占据。而:连词,连接“据”和“有”两个动词。之:代词,代荆州这块地盘。

5、操:指曹操。有隙:有裂痕,有嫌怨。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刘备原先没有地盘,他一度依附过曹操,但后来又投靠袁绍反对曹操,袁绍被曹操打败后,刘备投奔刘表。所以说“与操有隙”。

6、恶(wù)其能:畏忌他的才能。恶,讨厌,不喜欢,这里有畏惧、嫉妒的意思。能,才能。不能:没有能够,这个“能”是“能够”的意思,能愿动词。用:重用。刘备当时投奔刘表,刘表畏忌他的才能,不让他住在襄阳,让他带兵驻在樊城。

7、济大事:成就帝王的大业。济,成就。大事,帝王大业。

8、治:对付。

9、比:及,等到。南郡:荆州下属的一个郡,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

10、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11、孙讨虏:指孙权,“讨虏”是汉代将军的名号,孙权从汉王朝接受的正式官职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聪明:“聪”指听力好,“明”指视力好,合在一起指明察事物的能力。仁惠:仁德宽厚。

12、足以:足够。

13、立:使……成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事:指争雄天下的大事。

14、莫若:没有一件比得上,最好。腹心:亲信的人,也作“心腹”。自结于东:主动同东吴结交。自结,主动的结交。东,指东吴,当时孙权在东边,刘备在西边,这里以东代指东吴。

15、而:却,连词,表转折。

16、进:进军。住:通“驻”,驻军,驻扎。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樊口:鄂城县西北的一个地方。

17、海内大乱:指汉末黄巾起义以及随后军阀割据的局面。海内,四海之内,指*。

18、收众:招收人马。汉南:汉水以南,这里指刘备投奔刘表后在樊城、新野驻军,积聚了一些力量。“江东”“汉南”的前面都省掉一个介词“于”。

19、此句指刘琮降曹,荆州被曹操占据,刘备失去抵抗的地盘。用武:施展才能。

20、之:代词,代曹操。绝:断绝关系。

21、北面:面朝北,称臣的意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事:侍奉。

22、断:决断,决定。

23、苟:假使。

24、田横:齐国的贵族,秦亡后自立为王。刘邦统一天下后,他带着部下五百余人逃到海岛,刘邦召他人朝做官,他不愿意臣服于汉朝,走到洛阳附近就自杀了。

25、勃然:恼怒的样子。

26、举:拿,用。全吴之地:整个儿的吴地。

27、抗此难:顶住这场灾难。难,灾难,患难。

28、战士还者:失败回来的战士,“还”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关羽水军: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从水路到江陵,这部分军队未受损失。关羽,字云长,刘备手下的将领。精甲:精兵。甲,铠甲,这里代兵士。

29、兵法:指《孙子兵法》。忌之:忌讳这种情况。

30、必蹶上将军:《孙子兵法·军事篇》“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蹶,跌倒、挫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蹶”。上将军,指“主帅”。

31、习:习惯。

32、又:连词,再加上。

33、附:归附。逼兵势:“逼于兵势”的省略。

34、莫:没有哪一个。响震:被巨大的声音所震动。失色:变了脸色。

35、张昭:字子布,孙权的谋臣。

36、不足:不值得。与:介词,和,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与图大事”就是“与之图大事”。

37、如:像。

38、今:连词,如果、假设。

39、时:当时,这时。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孙权的主将和谋臣,他在二十几岁时就是东吴的重要将领,吴人称之为“周郎”。赤壁之战这一年,周瑜33岁。受使:接受使命。番阳:县名,今江西省波阳县。

40、托名汉相: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托名,假托……名义。

41、乐业:乐意效力的意思。业,职守。

42、而:同“岂”,怎么。邪:吗。

43、筹之:筹划这件事,意思是说再具体分析一下。筹,筹划、谋划。之,代词,代抗曹之事。

44、此数者:这几件事情。用兵:指行军打仗之事。患:忧虑,这里是忌讳的意思。

45、冒行之:冒失地、轻率地做这几件事。冒,冒失、冒险。行,实行,这里指蛮干。之,代词,代“此数者”。

46、禽:捉拿,同“擒”。

47、自:自然、就。足:完全。制:制服。之:代词,代曹军。

48、挟持:带着、怀着。私虑:私心。

49、黄盖:字公覆,东吴老将。

50、与:介词,后面省略代词“之(敌军)”。

51、燥荻:干燥的苇荻。荻,类似芦苇的一种草本植物。

52、以次:按次序。

53、指言:指点着、谈论着。

54、坏:崩溃。

55、太半:大半。

56、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57、流利地朗读课文。

58、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之战的经过,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9、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60、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菁选(扩展2)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

1、彼:那个。此:这一个。

2、寄寓:寄居。于:介词,在。表:刘表。

3、备:刘备。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协心:团结一心。

4、上:指刘琮、刘琦、刘备等。下:指军中诸将。齐同:一致。

5、请得:意思是“希望能够”。请,允许我。得,能够。吊:慰问(死者的亲属)。

6、及:并,并且。说:劝说。使:使之,使他。抚:安抚。表众:刘表的部下。

7、治:对付。

8、恐为操所先:恐怕被曹操赶在前头,即先占领荆州。为……所,古汉语中表示被动的一种句式。先,动词,占先,抢先,赶在前头的意思。

9、即:立即。遣:派遣。行:启程,前往。

10、比:及,等到。南郡:荆州下属的一个郡,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

11、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12、径迎之:直接去迎接刘备。径,直接。迎,迎接,这里有找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鲁肃改变了去襄阳慰问刘表二子的打算,直接去找刘备。

13、宣:传达,说明。旨:意旨、意图。

14、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郡(今山东省沂水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的主要谋臣,赤壁之战时年仅28岁。谓……曰:对……说。谓后面不紧接所说的话,曰则与所说的话紧接。

15、见:谒见。柴桑:古地名,故城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当时孙权在此驻军。

16、芟:消除。夷:削*。大难:大患,指袁绍、袁术、吕布等割据势力。

17、遂:于是,就。

18、按兵:按兵不动。按,止。束甲:把铠甲捆起来。按兵束甲指停止军事行动。

19、耳:语气词,含有“不过如此”的意思。

20、犹:还,尚且。辱:屈辱。

21、安:怎么,哪里。复为之下:再给他做下属。复,再,这是相对于刘备曾投靠过曹操而言,如果这次向曹操投降,就是“复为之下”。为之下,双宾语,给他做部下。之,代词,代曹操。下,部下,下属。

22、勃然:恼怒的样子。

23、抗此难:顶住这场灾难。难,灾难,患难。

24、战士还者:失败回来的战士,“还”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关羽水军: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从水路到江陵,这部分军队未受损失。关羽,字云长,刘备手下的将领。精甲:精兵。甲,铠甲,这里代兵士。

25、众:这里指军队。远:指远道。疲敝:疲劳不堪。敝,坏,这里指疲劳到极点的意思。

26、束:绑起手来。表示就擒,指投降。

27、汉家:汉朝。除残去秽:翦除残暴,去掉污秽。残,残暴。秽,丑恶。“残”“秽”在这里比喻坏人。

28、筹之:筹划这件事,意思是说再具体分析一下。筹,筹划、谋划。之,代词,代抗曹之事。

29、不习:不服。

30、此数者:这几件事情。用兵:指行军打仗之事。患:忧虑,这里是忌讳的意思。

31、徒:仅仅,只是。忌:顾忌,顾虑。二袁:指袁绍(曾割据河北)、袁术(袁绍的堂弟,曾割据江、淮一带地区)。吕布:曾割据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下邳(今江苏省邳州市)。耳:罢了。

32、表:刘表。极:至多,最多。耳:罢了。

33、挟持:带着、怀着。私虑:私心。

34、子敬:鲁肃的字。程公:程普,他原是孙坚手下的将军,所以孙权尊称他为“程公”。前发:先出发。

35、助:协助。画:谋划、筹划。方略:策略。

36、初一:刚开始。交战:交锋。

37、在:动词,驻扎。

38、与:介词,后面省略代词“之(敌军)”。

39、方:两船并行,这里是并、并船的意思,动词。

40、帷幕:帐幕。

41、系:连结。

42、吏士:下级军官和士兵。立观:站着观看。

43、去:距离。北军:指曹操的军队。

44、华容道:通到华容县的路。华容,指古华容县,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非指今华容县(在今湖南省北部)。步走:从陆路败逃。

45、兼:兼有。饥:饥饿。疫:疾病。

46、提出不懂的问题。

47、“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48、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49、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50、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菁选(扩展3)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

1、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赵国君主,名何。

2、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3、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4、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5、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幸,宠幸。

7、乃:却,竟然。

8、曲:理屈,理亏。

9、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做斋戒。

10、睨(nì):斜视。

11、广成传(zhuàn):广成,宾馆名。传,传舍,宾馆。

12、缪公:即秦穆公。缪,同“穆”。

13、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14、为好:修好。

15、欲毋行:想不去。

16、刃:刀锋。这里是杀的意思。

17、为秦王寿:祝秦王长寿,指向秦王献礼。

18、盛设兵:多布置军队。

19、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

20、用事者:当权管事的人。

21、纵:纵容,放纵。

22、坚壁:坚守营垒。

23、鈇质:义同“斧质”,见前注。鈇,铡刀或斧头。

24、距:同“拒”,抵御。

25、难(nàn):驳难,反驳。“不能难”的意思是不能驳倒。

26、将括:让赵括为将。

27、易置:撤换。

28、见:见解。

29、矢:同“屎”。

30、便宜: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1、莫府:即幕府。莫,同“幕”。古代将帅出征时,办公机构设在帐幕中,称为幕府。后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员的官署也称为幕府。

32、辄(zhé):立即。

33、强:勉强。

34、悉:全部。

35、勒:组织起来。

36、陈:同“阵”。

37、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的祖先。

38、林胡:部族名,活动地区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39、微捕:暗中查访,缉捕。

40、处死:如何对待死。处,处理,对待。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菁选(扩展4)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

1、判:确定,断定。

2、“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

3、义:形容词作名词,坚持正义。

4、智力:智谋和力量。

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命运。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用。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名为动。咽:咽喉。

8、劫:胁迫,挟制。

9、势弱于秦。 于:比。

10、迁:改变

11、始:才

1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3、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14、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15、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16、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17、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18、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19、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0、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21、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2、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3、故不战而[转折连词]强弱胜负已判矣。

24、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5、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26、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27、当与[介词,和]秦相较,或未易量。

28、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29、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30、其视四境,而秦兵(军队,名词)又至矣.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菁选(扩展5)

——白落梅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铺一张纸,蘸几点墨,抒几卷云烟故事,写一段似水年华。

2、不要问这世间,还有几多的真心,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影子相依为命。

3、不必询问缘深缘浅,不必担忧缘起缘灭,我们都是红尘中的匆匆过客,谁也不是谁的归人。

4、真正的*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5、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

6、忘记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忙碌,忙到没有时间去回忆过往。

7、所有的经典都是悲剧,所有的爱情都是神话,所有的幸福都是奢侈。是花都会落,是缘终会了。

8、一剪薄弱的光,也要骄傲的捧出辉煌。

9、看几场春日芳菲,等几度新月变圆。

10、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凡即至雅。

11、一个过于怀旧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过去多么灿烂,而是他不能安于现状。

12、本是追梦年龄,又怎可过于安静,枉自蹉跎流光。

13、也许我是你前世一直无法破解的棋局,你是我今生永远不能猜透的谜底。

14、这人间,最风尘、最苍茫、也最无情,明明给了我们栖身的角落,心却无处安放。

15、有多少繁花满枝,就会有多少秋叶零落。

16、如果相逢总在山水外,莫如,在人生的渡口安然等待。看一段宿命,如何将你我的缘分,重新安排。

17、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18、窗外的莲褪去洁白的荷衣,葬于疏淡的冷月下。仿佛早告诉我,每一场盛宴散去,都是红尘梦醒。

19、生命会如此长短不一,会有生死离别,这些都是命定的悲感,我们无可逆转,也不可挽回。

20、在流年里等待花开,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即可见佛。

21、在一出戏锣鼓喧声的开幕时,就要知道散场后灯火尽消的凉清。

22、多少风华绝代的女子,花容月貌终究敌不过春恨秋悲的凋零。

23、在时光里,许多人事,就那样不经意丢掉。已是黄昏,很快,就是万家灯火。那一扇扇幽窗下,又会有多少新的故事在重复上演,温柔的伤感。

24、也许会忘记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老到孤独无依当所有的故事都成为背影就在心底种下一树菩提只要一点禅意,一点点慈悲那时候,任凭光阴静静流去我还是我你还是你

25、该怎样阅读一首动人的诗歌,才不会惊动已经*静的心情?该怎样讲述一个过客的故事,才不会打扰行将安宁的日子?人的情感和命运,就像漂浮的流云一样无法掌控,时聚时散,时离时合。

26、一个开始不信宿命的人,日子过得久了,被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的因果所感染,变得从此相信命定之说。人到了一定年岁,追求的只是*和与淡定,待到华丽转身,从前的时光已是回不去的浪漫。

27、我相信,慈悲之人,愿将自己萎落成泥,焚烧成灰,纵算飘散于这世间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淡然相对。浮生一梦,我们不过是在梦里,导演着自己,又在梦外,冷眼相看,和梦中人恍如陌路。

28、掩卷,看云霞醉梦,晓雾生烟。身处繁华世间,心在牡丹庭园。若今生,你得遇如花美眷,或君子翩然,切不可,错过这三生美好姻缘。当记得,韶光似云烟过隙,又怎能,辜负这一段盛世华年。

29、人的一生总有注定错失的因缘,和你携手相伴的人,或许不是你要的那杯茶,但你还是要强忍着苦涩饮下。所以彼此厌倦,并不是谁的过错,只怪缘分弄人,造就这么多的痴男怨女,不得尽如人愿。

30、前缘旧梦,一路行来,可以想念的人,已然不多。更何况,要对某一个人相思刻骨,实在太难。倒不如,做一个赏花的闲人,看那情深的女子,如何把华丽的相思,开到花残,把一缕余香留给懂得之人。

31、繁华世间又何尝不是一杯毒酒,你以为自己早已厌倦,其实却总想一醉贪欢。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32、乱红飞舞,满地的落英,有一种无从收拾的纷芜,又有一种淡然遗世的安静。过度的清醒,会让人觉得薄凉冷漠;过度的沉醉,又会让人感到浮浅迷离。所以,完美的人生,当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

33、这一生,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你过河必须投下的石子;是你煮茗需要的薪火;是你夜归照明的路灯。但这些人,终将成为过客,连同自己,有一天也要将生命交还给岁月。那时候,孤影萍踪,又将散落在哪里?

34、人生有情,所以总愿意为一些渺小的感动,无私地交付自己。人生又无情,想要在简约的时光里,拥有一段纯净的爱,却总是事与愿违。千帆过尽,只想觅一叶小舟,任流东西。阅人无数,唯愿在戏梦中,找寻知己。

35、这世间有许多情感,都背负太多的无奈,欲爱不能,欲罢不忍。谁又可以*在云端,冷眼俯瞰凡尘烟火,而自己做到纤尘不染。尘世里美丽的相逢,总是让你我情难自禁,只是从来没有一段缘分,真正可以维系一生。

36、我若离去,后会无期。不知为何,每次想到这句话,心中会莫名的苍凉与酸楚。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37、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信了这些,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对人生沟壑,走过四季风霜。言者随意,但生命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寸时光,都要自己亲历,每一杯雨露,都要自己亲尝。

38、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爱上这句话,已是很多年前,每个经历过沧海桑田的人,都曾说过这句话,爱过这句话。爱得无奈,爱到心痛。多少情缘匆匆来去,到最后,我们都成了那个拾捡往事的人。看着行色匆匆的过客,然后感慨万千地说了同一句话,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39、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这个伤口不轻易对人显露,而自己也不敢轻易碰触。总希望掩藏在最深的角落,让岁月的青苔覆盖,不见阳光,不经雨露,以为这样,有一天伤口会随着时光淡去。也许真的如此,时间是世上最好的良药,它可以治愈你的伤口,让曾经刻骨的爱恋也变得模糊不清。

40、ldquo;我未生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每个生存于世间的人,都时常会发出这样迷惘的感叹。不知道自己是谁,又不知道谁是我。有时候行走在路上,总觉得有些擦肩而过的人似曾相识,却又可以确定今生从未曾见过。难道前世在忘川河畔有过相逢?又或是奈何桥上,也曾擦肩。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菁选(扩展6)

——cf昵称细选 30句菁华

1、萌二代

2、忘卜掉的曾经

3、椛開在伈

4、等风亦等你

5、雪落苍山远

6、戮尽逆者

7、涙在投降

8、狂妄称帝

9、鱼的第8秒重生

10、秋雪溪子

11、巛颠峰★team

12、凉笙

13、心动的那一瞬间?

14、浪徒与酒

15、孤癌

16、劳资就不淑女

17、七星灯

18、一指流沙

19、奇葩朵朵开

20、梅花酿清酒

21、轉身不在乎

22、孤城殘留

23、錯殺溫柔

24、细节打败愛情ζ

25、仗剑走江湖

26、夜貓唲

27、搞富衰

28、旖旎

29、好莱污影帝

30、冰冷de饺子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_译文_赏析菁选(扩展7)

——《琵琶行》 的原文 30句菁华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3、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4、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

5、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6、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7、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8、关于小序:

9、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10、背诵前两段。

11、歌、行、引

12、词类活用

13、诗文通过叙事,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什么?

14、全文写到作者一共听见几次琵琶曲?简要分析。

15、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演奏情感的句子。

16、“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7、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18、“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19、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0、赏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21、赏析最后一段。

22、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23、联结奏者与听众的感情,作知音知己的见证。如果说乍闻琵琶时,诗人是充当一名妙解音律的知音的角色,那么在听完琵琶女自叙身世后,诗人与琵琶女就颇有知己的感觉。知音者,既能知曲调,又能赏指法,更能听出弦外之音,曲中之情,甚到胜过有声的无声。而知已呢,则有相似的经历、相通的情感、相同的感慨,能相互从对方的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知己之慨,形诸笔端,跃然纸上。诗人甚至会觉着自己就是琵琶女。自屈原始,诗人们时以美人喻己,自矜自赏,自伤自怜,其中尤以杜甫的《绝代有佳人》为最。“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多么敏感、细腻的形象!自居易从“名属教坊第一部”,“妆成每被秋娘妒”的琵琶女身上,不是分明看见了才美德洁、心比天高的自己么?当琵琶女凄切自诉:“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时,诗人“始有迁谪意”,仿佛被人遗弃在明月下的沧海,四顾唯茫茫,谛听而瑟瑟,一种闲愁对一轮明月,此思也无涯,此恨也绵绵。身世之悲,际遇之慨。被青天绾系,绾成一个心结叫明月。

  三轮月,或清冷,或沉默,或孤单寂寞,让我们觉得除舟中诸人外,还若有人在焉。谁呢?月呀。月可以是我,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他——谁注目寄情于月,月就是谁。月可以说她冷心,也可以说她热肠;可以说她无言,也可以说她言无尽;可以说她寂寞孤独,也可以说她邀人把酒。总之,如果把月单看成一个客观事物,甚或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意象,都是不够的,她是一个人(特别是诗人)主观的外化,是秋江琵琶图里不可或缺的一员。有秋风明月为伴。此夜必定富有诗意。

  四、总结。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学所说的——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琵琶行》 的原文5

  教学目标

24、诗文通过叙事,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两个形象。共同点为“同为天涯沦落人”。

25、全文写到作者一共听见几次琵琶曲?简要分析。

  明确:一共三次。

  第一次,闻声不见人,情相触;

  第二次,见人再问声,情相通;

  第三次,知人重闻声,情相融。

26、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27、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28、“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29、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30、赏析最后一段。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