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17、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22、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3、美则美矣,未尽善焉。
24、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5、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2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7、不怨天,不尤人。
28、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0、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2、君子无所争;君子泰而不骄。
33、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34、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3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36、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37、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8、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39、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40、不知生,焉知死。
41、当仁,不让于师。
42、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
4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4、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4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46、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4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0、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7、"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言必信,行必果。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
18、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 《论语》
19、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 《论语》
20、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孔子 《论语》
21、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 《论语》
22、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 《论语》
2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24、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
25、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2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27、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 《论语》
28、不知生,焉知死 《论语》
2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孔子 《论语》
30、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
31、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论语》
3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34、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35、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
36、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采
37、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38、诚信是心想事成的朋友,虚伪是事与愿违的伴侣。
39、诚信是文明人的良知,温馨而又自然;虚诈是缺德者的枷锁,阴冷而又沉重。
40、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
41、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4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43、忠诚需要完完全全的真实。
44、以诚律己,心正胸坦肠清显理念;用信昭人,业兴财旺事顺见精神。
4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46、你不真诚,我不真诚,何来真诚?你不守信,我不守信,叫谁守信?
47、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
48、诚信者,一言九鼎一字千斤;虚伪者,洋洋千言一文不值。
49、金字招牌,千年不倒以诚为本;买卖经商,勤劳致富靠信立足。
5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8、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12、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5、邦无道,危行言孙
16、君子有三戒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朝闻道,夕死可矣。
21、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2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27、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28、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论语》
2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3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3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32、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4、“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孔子《论语》
35、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7、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38、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3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0、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4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2、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43、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4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5、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46、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7、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48、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49、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译:孔子说:“(对于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5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译:孔子说:“(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要重复去教他了。”
——论语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2、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18、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9、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20、诚信是心想事成的朋友,虚伪是事与愿违的伴侣。
21、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
22、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
23、人人诚实千家暖,行行守信万代春。
24、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
25、诚信经商万万年,欺骗经商一阵烟。
26、原谅自己的一次失信,就是结交了一个不良之友。
2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8、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29、、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30、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31、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33、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34、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 《论语》
3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
36、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 《论语》
3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38、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
39、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40、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41、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2、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43、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4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4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4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4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48、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4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选拔、推举;直: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安排;枉:不正直不正派的人。鲁哀公问道:“如何做人民才会信服呢?”孔子回答说:“选拔正直的人,位置安排在不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信服了;把不正直的人安排在正直的人的位置之上,人民就不信服了。”
50、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4、9 、放于利而行,多怨。
5、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1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5、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9、朝闻道,夕死可矣。
2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5、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
3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7、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38、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
4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41、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2、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43、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4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4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7、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48、寝不尸,居不容
49、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经典名句 50句菁华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举一反三)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13、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15、告子下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
16、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轲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小不忍则乱大谋
1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篇》)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2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5、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2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2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30、不学诗,无以言。
31、政者,正也。子帅子正,孰敢不正。
3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3、巧言令色,鲜矣仁。
34、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35、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36、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37、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3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9、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1、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42、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4、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45、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46、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47、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
48、举直错诸枉,*服
4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注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50、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注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论语摘抄的经典名句 50句菁华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3、君子*之美,不*之恶。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7、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0、乡原,德之贼也。
1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4、邦无道,危行言孙。
15、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6、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1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19、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23、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2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6、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1、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32、道不同,不相为谋。
33、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4、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7、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38、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39、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40、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4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
4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4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5、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4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7、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48、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5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1、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