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论语,翻译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4、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5、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9、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2、以约失之者鲜矣【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13、德不孤,必有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1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15、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19、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20、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做工的人想把活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好。

2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9、德不孤,必有邻。

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1、言必信,行必果。

3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

33、君子*之美,不*之恶。(《颜渊》)

34、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35、“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1)

——《论语》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杀身成仁)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12、当仁,不让于师。(应对着仁德,就是教师,也不一样他谦让。)

13、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到达仁,仁就来了。)

16、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研究,必须会有眼前的忧患。)

1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我站得住,也要帮忙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我过得好,也要帮忙人家一同过得好。)

19、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一样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7、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0、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3、食不语,寝不言。

3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8、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9、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2)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3、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4、但:只,仅。

5、及:到了…的时候。

6、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7、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9、何:为什么。

10、即:就。

11、乎:啊。表感叹语气。

12、见事:认清事物

13、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14、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15、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16、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17、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1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19、以:介词,用。

20、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21、及:到了……的时候。

22、过:到。

23、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24、乃:才。

25、始:方才。

26、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27、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28、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29、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0、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1、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2、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33、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4、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35、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6、之

37、假

38、绝:横渡。

39、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40、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3)

——《论语》著名句子及译文 30句菁华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4、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0、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2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2、子曰:“有教无类。”

2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4、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5、子曰: 君子不器。

2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7、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2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30、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4)

——古诗文名句及作者出处 50句菁华

1、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子》)

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汉书)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尚书》)

5、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6、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7、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1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1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14、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15、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李白《与韩荆州书》)

16、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

1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18、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唐书》)

19、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20、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对联)

2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运命论》)

2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2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2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2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汉书》

2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7、问君能有几回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28、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宋王安石《赠外孙》

29、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3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2、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3、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3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3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36、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3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38、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9、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

40、东风似旧,向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刘辰翁《摸鱼儿》

41、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乐》

42、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周邦彦《金陵怀古》

43、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4、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乐》

4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4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7、十里杨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姜夔《琵琶仙》

4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9、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5)

——论语好词好句 40句菁华

1、言不及义 成事不说 任重道远

2、箪食瓢饮 犯上作乱 尽善尽美

3、欲罢不能 中庸之道 金声玉振

4、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7、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0、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1、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1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3、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9、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2、不学诗,无以言。

2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24、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25、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8、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2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1、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3、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

34、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3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3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3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0、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6)

——《河中石兽》重点字注音及翻译注释 30句菁华

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4、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坎穴:洞坑。

5、圮:倒塌。

6、曳:牵引,拖着。

7、尔辈:你们。

8、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9、以为:认为。

10、盖:因为。

11、溯:逆流而上。

12、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13、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4、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5、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土。

16、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是。

17、如是:像这样。

18、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9、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

20、曳:拖。

21、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土。 钯,通“耙”。

22、设帐:设馆教书。

23、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24、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5、然:既然这样。

26、则:那么。

27、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

28、突破了难点:巧用“换字法”,体会“多”和反问句的情感,既避免了空洞的分析,又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29、体现了特点:抓住了学科与文体的.特点,上出了一定的“文学味”。

30、临:靠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