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道家,经典名句

1、不以物挫志。

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5、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10、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1、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1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3、译文: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5、译文: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16、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7、译文: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译文: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2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2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4、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25、译文: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2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译文: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29、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30、译文: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31、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32、译文: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3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4、译文: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35、译文: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36、译文:最上乘的统治者没有个人主观成见,总是习惯于把百姓的意向作为自己的意向。善良的人我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不善良的人我也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就会让所有的人一心向善。

37、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38、译文:把无为当做为,把无事当做事,把无味当做味。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来报答怨恨。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

39、译文: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40、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扩展1)

——道家名言解释 40句菁华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8、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0、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1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12、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13、译文: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1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1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6、译文: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17、译文: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18、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9、译文: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2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22、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4、译文: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5、译文: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6、译文: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7、译文: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28、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29、译文: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30、译文: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2、译文: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33、译文: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34、译文: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3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6、译文: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37、译文: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38、译文: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39、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40、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扩展2)

——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

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4、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8、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9、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0、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译文: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8、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0、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21、译文: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22、译文: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4、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25、译文: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26、译文: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7、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8、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9、译文: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3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译文: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3、译文: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34、译文: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35、译文: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36、译文: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37、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38、译文: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9、译文: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40、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扩展3)

——道家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2、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於志,不在於富贵也。

3、人为贵,还需行天道。

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訥。

5、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7、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2、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1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14、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15、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16、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旁,不可以立。

17、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18、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19、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

20、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21、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2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5、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2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28、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3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7、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3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扩展4)

——交友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快乐的晴天希望与你一起分享快乐,热爱交友的我希望成为你的新朋友。

2、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朋友之道也。

3、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4、须知胜友真良约,莫作寻常旅聚看。

5、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友。

6、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能存先昔友,留示后来人。

7、未悟之前,鱼儿想飞,鸟儿想潜水。开悟之后,云在青天,水在瓶中。

8、有没有一种爱,能让你不绝望?朋友别哭,我陪你就不孤独。

9、朋友,大都喜欢宽容,善良,不生闷气,不钻牛角尖类型的,其实细想,人的一生往往朋友的陪伴会比亲人陪伴的时间要长,至少在你离乡背井,

10、人若近邪友,比如一枝柳。以柳贯鱼鳌,因臭而得臭。

11、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12、人生征途铺满荆棘,需要相互支持,人生路上的风景,愿一起领略。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似亲。

14、凡才智之士,必得忠直之人从劳制之。

15、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只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关于爱的记忆,应该好好收藏,只是今后的幸福,要各自去寻找。

16、只要天黑,我都会想起你对我的体贴。

17、绿水本无忧,因风而皱,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18、事要自己扛,苦了又何妨!

19、以前总以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后来才明白,其实难得是重逢。

20、不如就承认一下,我们没有那么坚强,也不想那样刀枪不入,我们只是想被温暖抱一下。

21、据说,每一个爱傻笑的人,心里都有着放不下的痛。

22、信任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旦皱了,它就不可能再完美。

23、“你肯定是近视吧?”“为什么这么说”“不近视的话怎么会看不出来我喜欢你呢~”

24、我可以一直都带着微笑,却笑不出快乐的弧线。

25、他身上的味道好像你,我不由自主地跟在后面差点红了眼眶。

26、付出真心,才会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最彻底。保持距离,才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27、我就陪你到这里了,希望你会遇到比我更好的女孩子,很乖,很美一点也不像我那,我们就结束了。

28、人家拍照能做头像,你拍照能做表情包。

29、有些东西不是我们的就没必要去抢,当你抢来别人的鞋子后才知道这双鞋根本不合脚。

30、要有多大的勇气,才敢对你,念念不忘。

31、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32、惦记你的人,总是期待重逢。

33、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34、想和你跑过山川大海,一起奔向阳光。

35、女孩子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生物了,心软嘴硬,除了宠着,还能怎么办呢。

36、我打人就是这么疼,你忍着点儿。

37、她看重的不是你的物质你的外表,是你愿意为她的上进、承诺与信任。

38、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需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39、别人手牵手,我牵我的狗,看谁不爽咬两口。

40、对于活在我回忆里的你,我既不想随意丢失,又不知如何安放。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扩展5)

——成语的解释 40句菁华

1、久旱逢甘雨: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2、搔首踟蹰: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3、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4、满腹牢骚:牢骚:抑郁不*之感。一肚子的不满情绪。形容心情极为抑郁,很不得意。

5、人琴俱亡: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6、满面红光: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7、黯然神伤: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8、若释重负: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9、娱心悦目: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10、迫不及待: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11、急杵捣心:形容惊异不安的心情。

12、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13、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14、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1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16、掀拳裸袖: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17、感激不尽: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18、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19、人莫予毒: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20、吐气扬眉: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21、熏风解愠:熏风:和风;愠:恼怒怨恨。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

22、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23、鹤怨猿惊: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24、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25、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26、*心静气:心情*和,态度冷静。

27、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28、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29、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30、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31、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32、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3、时势造英雄:

34、天下乌鸦一般黑:

35、天有不测风云:

36、万变不离其宗:

37、无毒不丈夫:

3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扩展6)

——经典古典名句 40句菁华

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0、雄鸡一唱天下白--唐. 李贺《致酒行》

2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2、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3、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24、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2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3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3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39、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4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扩展7)

——道家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心,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0、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1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衡而止。

1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

1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9、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20、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21、天与地卑,山与泽*。

2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4、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25、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26、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1、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32、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33、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

3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5、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36、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扩展8)

——道家的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1、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4、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5、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7、治人事天,莫若啬。

2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扩展9)

——关于道家的名言 30句菁华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5、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

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11、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2、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3、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5、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1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7、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1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1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4、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2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9、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