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

首页 / 名言 / | 2022-12-03 00:00:00 孟子,名言,成语

1、孟子的名言

2、孟子的成语

3、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4、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0、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2、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13、尊贤使能: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

14、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15、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16、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9、以羊易牛: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20、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1、濯足濯缨: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2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4、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5、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6、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2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8、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29、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0、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1、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3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4、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35、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6、守约施搏:谓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语本《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37、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38、左右逢原:《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应手。

39、膏粱文绣: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40、齐王舍牛:《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扩展1)

——孟子中的成语 40句菁华

1、函矢相攻——指自相矛盾

2、尽力而为——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3、妻离子散——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

4、居安资深——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

5、视如寇仇——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6、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7、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8、困心横虑——心意困苦,忧虑满胸。表示费尽心力

9、进锐退速——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10、登山小鲁——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11、采薪之忧——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12、地丑德齐——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13、来者不拒——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

14、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15、恻隐之心——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16、放饭流歠——歠:喝,饮。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旧指没有礼貌。

17、先知先觉——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18、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19、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20、鸡鸣狗吠——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21、勃然变色——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22、视如草芥——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极端轻视。

23、负隅顽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凭借险要地势,顽固抵抗

2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25、动心忍性——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26、岌岌可危——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27、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28、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29、威武不屈——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30、舍我其谁——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31、为富不仁——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32、挟山超海——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33、顿开茅塞——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34、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35、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36、距人千里——距:通“拒”,拒绝。形容傲气十足,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余地

37、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38、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39、枉尺直寻——枉:弯曲;直:伸直;寻:古量名,八尺。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却有一寻。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

40、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扩展2)

——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 30句菁华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5、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6、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11、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12、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1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4、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5、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1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7、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0、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1、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6、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9、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扩展3)

——关于孟子的成语及名言 30句菁华

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6、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7、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8、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0、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11、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3、于今为烈: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14、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15、坐以待旦: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16、再作冯妇: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1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8、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19、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20、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21、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2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3、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2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5、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26、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27、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28、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29、鱼与熊掌: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3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扩展4)

——孟子的名言警句 100句菁华

1、孟子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1、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5、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16、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17、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2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2、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3、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24、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8、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29、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3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1、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3、巧言乱德。

34、仁者无敌。

35、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6、孟子曰:于我心有戚戚焉!

37、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8、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9、孟子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40、永言思,思孝惟则。

4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43、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4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4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6、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9、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5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3、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5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5、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5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57、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0、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6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6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4、民事不可缓也。

65、仁则荣,不仁则辱。

6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7、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6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69、仁人无敌于天下。

70、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71、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72、天下殆哉,岌岌乎。

73、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4、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5、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6、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77、孟子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78、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7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8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8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3、尽信出自——《书》,则不如无出自——《书》

84、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8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86、人皆可以为尧舜

8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88、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89、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9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9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92、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93、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94、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95、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96、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97、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9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9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孟子的名言警句 2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10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扩展5)

——孟子的名言 50句菁华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梁惠王下》

6、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孟子·腾文公上》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1、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12、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14、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1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名言

19、人皆能够为尧舜。(人人都能够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0、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21、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孟子》

2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轲

23、夫志,气之帅也。——孟轲

24、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孟轲

25、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6、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7、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8、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29、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3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

3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3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

33、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

3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5、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3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3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3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4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41、有三件事人类都要经历:出生生活和死亡。他们出生时无知无觉,死到临头,痛不欲生,活着的时候却又怠慢了人生。 ——拉布吕耶尔

42、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3、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4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5、仁者无敌。——孟子名言

4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7、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4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9、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5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扩展6)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

1、礼之用,和为贵。

2、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0、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1、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strong>老子名言

1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6、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2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8、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2、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3、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3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0、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扩展7)

——关于成功的格言和谚语 30句菁华

1、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2、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3、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4、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5、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6、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7、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8、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9、成功是靠别人,不是靠自己!

10、成功的秘诀端赖坚毅的决心。

11、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12、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

13、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14、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

15、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高山。

16、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17、态度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之后改变态度。

18、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了成功的代价。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对付任何事情,首要的一步是:能够面对它!

21、有压力,但不会被压垮;苍莽,但永不绝望。

22、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

23、漂亮只能为别人提供眼福,却不一定换到幸福。

24、成功毫无技巧可言,我一向只对工作尽力而为而已。

25、投资知识是明智的,投资网络中的知识就更加明智。

26、胜利是不会向我们走来的,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27、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28、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9、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

30、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