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数学

1、同一*面内,两直线不*行就相交。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3、*行线的判定。

4、C

5、ADBEADBCAE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6、证明:

7、已知互补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8、对,证明如下:

9、垂线段最短。

10、*移: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1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12、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

13、求几何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15、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16、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17、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8、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

19、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

2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1、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2、做三角形(3种做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角及夹边、已知三边、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转化为已知已知两角及夹边)。

23、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增加(大));

24、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25、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26、学数学要善于思考,自己想出来的答案远比别人讲出来的答案印象深刻。

27、数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算的,或许这一秒没思路,当你拿起笔开始计算的那一秒,就豁然开朗了。

28、掌握正确做题方法

29、巩固基础知识

30、发现规律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50句菁华

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行线的判定:

4、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 题设 和 结论 两部分组成,有 真命题 和 假命题 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 一定 成立,这样的命题叫 真命题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 不一定 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5、ADBCADBC180°—∠1—∠2∠3+∠4

6、∠1=∠5或∠2=∠6或∠3=∠7或∠4=∠8

7、已知互补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8、*行,证明如下:

9、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10、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11、横轴、纵轴、原点: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12、象限:两条坐标轴把*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13、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15、*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16、*行线的性质:

17、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18、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19、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20、第三边取值范围:a—b

21、相关命题:

22、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

2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24、全等图形

25、用“≌”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26、学数学要善于思考,自己想出来的答案远比别人讲出来的答案印象深刻。

27、学好数学最基础的就是把课本知识点及课后习题都掌握好。

28、数学要想学好,不琢磨是行不通的,遇到难题不能躲,研究明白了才能罢休。

29、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0、不等式的解:

3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2、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33、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然后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就是不等式的解;若不成立,则就不是不等式的解。

34、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35、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证明: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36、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37、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38、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9、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0、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41、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4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43、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44、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45、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46、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7、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48、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49、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50、(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方之差。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2)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4、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5、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6、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8、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9、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10、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1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1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

14、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15、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16、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7、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18、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19、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20、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2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22、(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方之差。

23、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26、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27、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28、(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9、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30、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31、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32、*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3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5、*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36、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7、*行线的性质:

38、*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3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40、算术*方根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3)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

1、相反数

2、*方根

3、乘法

4、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5、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6、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7、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9、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10、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11、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2、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1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15、*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16、*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线的*行

17、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8、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9、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0、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21、垂线段最短。

2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23、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2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5、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26、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27、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8、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29、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0、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1、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2、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3、全等图形

34、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35、全等三角形

36、若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37、能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相关公式①路程=速度×时间②长方形周长=2×(长+宽)③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④本息和=本金+利率×本金×时间。⑤总价=单价×总量。⑥*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8、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39、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40、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4)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4、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圆:*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7、普查与抽样调查

8、扇形统计图

9、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0、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1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12、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13、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14、证明:

15、1周角=__________*角=_____________直角=____________.

16、*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互补.

1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18、相反数:

19、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0、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2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23、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24、正数:大于0的数。

25、负数:小于0的数。

26、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7、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8、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9、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30、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1、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3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3、乘法结合律:(ab)c=a(bc)

34、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35、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6、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37、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38、在单项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39、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

40、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41、有理数减法法则

42、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43、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44、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5、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46、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47、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4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49、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50、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5)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 50句菁华

1、三角形的分类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线段的性质(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4、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5、(1)凡能写成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p

6、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7、*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8、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9、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10、*方根

11、算术*方根

1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13、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14、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15、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16、垂线性质

17、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18、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9、特殊解法:换元法。

20、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21、有理数乘法法则

22、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3、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4、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5、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6、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7、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8、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9、绝对值:

30、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31、全等三角形

32、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连接,读作“全等于”。

33、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3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35、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36、学数学要善于思考,自己想出来的答案远比别人讲出来的答案印象深刻。

37、数学80%的分数来源于基础知识,20%的分数属于难点,所以考120分并不难。

38、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思维很关键,思路通了,数学自然就会了。

39、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40、*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互补.

41、*行线的判定:________相等,或______相等,或______互补,两直线*行.

42、0表示的意义

43、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44、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45、多重符号的化简

46、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7、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48、巩固基础知识

49、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0、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6)

——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 40句菁华

1、swim v.游泳

2、talk to … 跟……说

3、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4、play the violin 拉小提琴

5、weekend. n.周末

6、dress v.穿衣服 n.连衣裙

7、brush v.刷 刷净 n.刷子

8、shower n.v淋浴;淋浴器(间)

9、usually adv.通常地;一般地

10、never adv从不;绝不

11、o'clock adv.(表示整点)…点钟

12、funny adj奇怪的;滑稽好笑的

13、exercise v.n锻炼

14、best adj.& adv.最好的(地)

15、past prep.晚于;过(时间)adj.过去的

16、do (one’s) homework 做作业

17、clean v打扫;弄干净;adj干净的

18、take a walk 散步 走一走

19、sometimes adv.有时

20、take the subway 乘地铁

21、sixty num.六十

22、every adj.每一;每个

23、village n.村庄;村镇

24、Ropeway n.索道

25、come true 实现;成为现实

26、listen to… 听……

27、fight v. &n.打架;战斗

28、important adj.重要的

29、make (one’s) bed 铺床

30、kitchen n.厨房

31、noisy adj.吵闹的

32、follow v.遵循;跟随

33、follow the rules 遵守规则

34、luck n.幸运;运气

35、keep v.保持;保留

36、animal n .动物

37、cute adj.可爱的;机灵的

38、lazy adj.懒散的;懒惰的

39、beautiful adj. 美丽的;美好的

40、scary adj.吓人的;恐怖的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3、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四舍五入遵从精确到哪一位就从这一位的下一位开始,而不是从数字的末尾往前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

4、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5、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6、有理数减法法则

7、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9、有理数除法法则

10、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11、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1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13、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14、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15、应用:行程问题:s=v×t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16、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17、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18、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9、几何图形的投影问题

20、点、线、面、体的概念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2、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1、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2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3、在有理数的加法中,

24、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是同级运算,则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25、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7、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8、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9、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0、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