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4、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5、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6、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8、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9、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10、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1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1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
14、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15、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16、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7、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18、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19、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20、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2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22、(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方之差。
23、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26、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27、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28、(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9、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30、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31、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32、*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3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5、*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36、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7、*行线的性质:
38、*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3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40、算术*方根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按性质符号分类:
2、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3、乘方与开方
4、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5、*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6、横轴、纵轴、原点: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7、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8、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9、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行、与x轴垂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行、与y轴垂直。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0、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1、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12、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被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量。
1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4、*移:
15、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16、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17、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1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19、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0、有理数减法法则
21、有理数乘法法则
22、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2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4、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25、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26、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7、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28、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9、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30、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term)。
3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3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34、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35、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36、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37、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8、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这里ab是次数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39、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0、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
1、相反数
2、*方根
3、乘法
4、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5、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6、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7、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9、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10、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11、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2、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1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15、*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16、*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线的*行
17、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8、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9、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0、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21、垂线段最短。
2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23、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2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5、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26、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27、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8、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29、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0、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1、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2、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3、全等图形
34、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35、全等三角形
36、若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37、能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相关公式①路程=速度×时间②长方形周长=2×(长+宽)③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④本息和=本金+利率×本金×时间。⑤总价=单价×总量。⑥*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8、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39、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40、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3、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四舍五入遵从精确到哪一位就从这一位的下一位开始,而不是从数字的末尾往前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
4、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5、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6、有理数减法法则
7、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9、有理数除法法则
10、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11、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1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13、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14、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15、应用:行程问题:s=v×t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16、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17、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18、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9、几何图形的投影问题
20、点、线、面、体的概念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2、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1、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2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3、在有理数的加法中,
24、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是同级运算,则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25、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7、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8、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9、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0、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数学知识点 100句菁华
1、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5、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6、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7、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8、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9、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10、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2、圆方程
13、*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14、从个位减起;
1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16、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17、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18、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9、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0、解方程;
21、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2、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23、什么是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25、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26、环形面积=大圆–小圆=πR2-πr2
27、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9、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30、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33、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4、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35、概念和分类
36、基本规律
37、鸡兔同笼的解题思路
38、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39、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4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43、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4、*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5、*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6、推论 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4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行四边形
48、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9、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50、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51、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2、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5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54、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55、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56、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7、竖式:
58、*行某轴的直线:*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59、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60、*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61、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 的循环节是 32.
62、特征:①两个运动的物体一般同时不同地(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作相向运动;
63、概念: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6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6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6、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67、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68、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69、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70、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7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
72、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73、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
74、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75、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76、忽视零向量致误
77、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经常出现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
78、单项式与多项式
79、指数
80、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8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82、2.直线、*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83、3直线、*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84、3.1直线与*面垂直的判定
85、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
86、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87、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面直角坐标系中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88、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9、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90、方程与方程组
9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9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93、逆定理
94、矩形性质定理1
95、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96、判定定理3
97、性质定理3
98、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99、切割线定理
10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3、0乘任何实数都等于0,除以任何非零实数都等于0,任何实数加上0等于其本身。
4、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5、分数乘分数的的计算方法
6、倒数的意义
7、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8、正比例和反比例:
9、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直径,则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__)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__)。
10、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__)
11、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__)
12、3.14(__)π
13、14×8=25.12 3.14×9=28.26 3.14×16=50.24 3.14×25=78.50
14、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总体思路,记住一点,周长的概念,所有围成这个图形的线段或曲线的长度之和。所以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时,首先把阴影部分这个图形的轮廓画出来,找出这个图形都由哪些线段、哪些曲线组合起来的。再分别求出这些线段、曲线的长度,最后相加。比如,这个图形:
15、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S=π(C÷π÷2)?
16、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圆的面积=78.5%正方形的面积
17、小数化百分数时,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面添上百分号;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18、应纳税额。计算方法:营业额×税率
19、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本金=利息÷利率÷时间,利率=利息÷本金÷时间,时间=利息÷本金÷利率
20、两种数量比较
21、区分比和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22、求每份数的方法和÷分数和=每份数相差数÷相差份数=每份数部分数÷对应份数=每份数
23、相遇问题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
24、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5、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读作百分之。
26、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2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9、只修改970405的某一个数字,就可使修改后的六位数能被225整除,修改后的六位数是_____。
30、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31、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32、常用的分数、小数及百分数的互化
3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5、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纳税的种类: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36、银行存款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37、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38、当符合什么条件时,错误才能变成正确?
39、位置的表示方法: A(列,行)如:A(3,4)表示A点在第三列第四行。
40、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1、倍数和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4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43、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44、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5、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46、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47、化简比:
48、用分率解:按比例分配通常把总量看作单位一,即转化成分率。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几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再用总量分别乘几分之几。
49、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50、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51、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52、确定物*置的方法:
5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54、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55、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56、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7、圆心: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注:圆心一般符号O表示
58、日常应用:
59、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60、“方程”思想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50句菁华
1、呼吸道的作用是: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3、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的上皮细胞。
4、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5、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6、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7、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8、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吸气和呼气
9、空气的质量与健康: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10、血液循环
11、血量:占体重的7~8%
12、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1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14、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它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
15、动脉是指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静脉是指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指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动脉血是指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16、人类的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可以作为抢救垂危病人的血型是O型;在血库没有相同血型情况下,危险性的是O型血的人。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健康公民每次献血只能在200——300毫升之间。
17、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或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每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要求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缺一不可。
18、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19、小肠的结构特点:
20、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 →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 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个体 。
2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2、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23、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鼻)、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24、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所分泌的黏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组成的。
25、人体完成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26、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27、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8、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29、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发生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劳动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赤身*懂得御寒、遮羞。
30、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31、买袋装食品的时候应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成产厂家、营养成分搭配表、是否含添加剂等
32、心脏的功能:泵----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动力
33、“小麦清明拔三节,新笋一夜成高竹”就是对_________的形象描述。
34、运用观察的方法探究植物茎的生长过程,并能用相关的知识解释。
35、用解剖针扎一扎横切面上的质部和髓,试试哪部分最坚哽哪部分较疏松?
36、植株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缺乏时会怎么样?
37、维生素种类 ,人们每日对它们的需求量也 ,但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是重要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
38、如果一个人患了夜盲症,你认为他需要的食物是( )
39、你认为贫血的人体内有可能缺乏的无机盐是( )
40、脚气病例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
41、饭菜多加盐,这样不仅菜有味道,而且也有利于健康。( )
4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4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4、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45、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46、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47、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48、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49、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50、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 50句菁华
1、三角形的分类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线段的性质(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4、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5、(1)凡能写成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p
6、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7、*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8、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9、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10、*方根
11、算术*方根
1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13、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14、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15、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16、垂线性质
17、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18、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9、特殊解法:换元法。
20、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21、有理数乘法法则
22、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3、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4、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5、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6、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7、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8、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9、绝对值:
30、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31、全等三角形
32、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连接,读作“全等于”。
33、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3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35、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36、学数学要善于思考,自己想出来的答案远比别人讲出来的答案印象深刻。
37、数学80%的分数来源于基础知识,20%的分数属于难点,所以考120分并不难。
38、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思维很关键,思路通了,数学自然就会了。
39、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40、*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互补.
41、*行线的判定:________相等,或______相等,或______互补,两直线*行.
42、0表示的意义
43、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44、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45、多重符号的化简
46、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7、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48、巩固基础知识
49、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0、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习知识点 40句菁华
1、“骨的煅烧”实验中煅烧后成为了灰白色的灰,是什么物质?
2、“骨的脱钙”实验中,鱼肋骨浸入的液体是什么?盐酸。
3、浸入盐酸中多长时间?15分钟。
4、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洗去残余的盐酸,以免用手打结的时候伤手。
5、“骨的煅烧”和“骨的脱钙”两个实验分别说明了骨内含有什么成分?
6、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关?如果有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7、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8、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9、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10、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11、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12、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13、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14、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15、排尿的作用:
16、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17、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适应:骆驼适应炎热缺水的环境;骆驼刺适应干旱环境;海豹适应寒冷的环境;旗形树是对大风环境的适应)(改变:植物的防风固沙,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18、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19、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20、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2、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3、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24、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25、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26、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7、人粪尿的处理
28、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29、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3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
32、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区别于:应激性
33、激素调节
34、血浆(主要是水);
35、贫血分为两种:缺红细胞和缺血红蛋白。贫血时应该补充含铁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6、肺泡适合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3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
3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有效措施。
39、心脏位于胸部的左侧,形状象桃子,大小和你的拳头相似。
40、心脏上连着五种血管,分为两动脉: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
2、正方形判定定理
3、圆锥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
4、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5、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6、比较大小的方法:
7、多位数的写法
8、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9、“万”“亿”作单位的数:
10、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11、按比例分配:
12、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3、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14、判断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
15、判断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反之不成反比例关系。(简说:用乘法,积一定,成反比)
16、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17、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18、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19、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20、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21、圆锥的特征:
22、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23、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4、写法:在所写数的前面加上“—” 练习: 零上 16 摄氏度 零下
25、摄氏度
26、(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27、在圆柱的上下底面周长上任取一点分别为A、B,连接AB(使AB不是圆柱的高),沿着AB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圆柱展开后是一个*行四边形。
28、温馨提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2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底面周长,用h表示高,则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Ch
30、(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31、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32、一个圆柱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33、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34、温馨提示:
35、百分数。
36、统计。
37、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38、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9、在1、3、5、7、……、1999、2001这个数列中,数字“5”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40、统计表制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