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察C
2、彻
3、得
4、方
5、覆
6、更
7、顾
8、观
9、归
10、号
11、惠
12、计
13、加
14、间
15、见
16、节
17、聚
18、苦
19、命
20、*
21、请
22、去
23、全
24、入
25、上
26、少
27、胜
28、师
29、书(shū)
30、比(bǐ)
31、毕(bì)
32、尽,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专心致志)
33、情趣,情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闲情逸致)
34、质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5、通“贽”;见面礼。名词(厚币委质事楚)
36、治理,管理。(故治国无法则乱)
37、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
38、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39、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40、众多;各个。(诸如此类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中考文言文复习 100句菁华
1、昳()丽:光艳美丽。
2、明日:第二天。
3、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来源:]
4、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5、期()年:满一年。
6、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7、愠():生气、发怒。
8、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9、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1、阅读理解。
1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13、【参考答案】:C
14、【参考答案】: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6、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
17、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18、虽是学过的课文,但却未读懂。有的同学*时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虽然试题的阅读材料就是课堂学过的课文,但是没有真正读懂;在考试答题时,抓不住要领,或者所答非所问。泸州市试题第4小题,“促使周处认识到自身过错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多写漏写不得分)。”读懂原文,很好回答:“闻里人相庆”。未读懂原文的同学,其答案五花八门,在阅读文学中抄,这一句像是答案,那一句也像。有的抄了长长一段,有的把文中对周处的描写当作答案,更多的考生把“清河曰”全部内容抄上。因对原文未能把握好,答题造成失误。
19、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20、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2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22、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23、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24、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2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2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27、生死而肉骨 生:使……复生
28、翻译下面的句子。
29、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要点: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
30、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D)
31、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2、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33、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34、腰:腰佩。用作动词。
35、你如何看待文中“乡之先达”的教学方法?
36、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37、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3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3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40、诣(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41、遂:终于。
42、辩:通“辨”,辨别。
43、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4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5、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4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7、在作者看来,面对*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8、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49、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50、“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
51、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5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3、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54、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55、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56、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57、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58、体现全文核心命意是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9、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60、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61、说说加点的字的不同含义:曾子 子曰
6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6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64、怎样理解孔子主张的*之美?
65、找出其中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6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67、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8、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69、潭中游鱼
70、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71、用原文回答
7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7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7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76、“认为……是……”。
77、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78、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79、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0、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81、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82、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83、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84、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85、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8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8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8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8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90、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91、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92、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93、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
94、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5、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96、对“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97、文中多次出现“太祖”“殿下”两种称谓,二者全指曹操。有时称“太祖”,有时称“殿下”,这是因为()
98、C
99、认真地做。引导学生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提醒学生在答题时要注意有可能出现的细微变化,不能盲目作答。如: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宽广胸襟的句子和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不同的,学生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宽广胸襟”和“政治抱负”两个短语回答,答案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0、整理句中含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实词的句子(“神弗福也”“君将哀而生之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中考文言文复习 50句菁华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旦日:第二天。
3、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参考答案】:
8、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9、“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10、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1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5、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6、略(主要从勤学的角度回答)
17、蹴():用脚踢。
1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20、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1、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22、理解文章主旨题“某人做某事的目的、作者的情感、揭示了什么道理”
23、了解中考其他考题的特点
24、解释加点的词:
25、翻译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2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28、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29、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30、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小石潭的概貌。
31、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32、给加点字注音。
33、败绩:大败。
34、故:原因,缘故。
3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36、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37、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3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
39、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4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4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42、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43、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4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4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文两篇.三峡》
47、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48、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49、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50、我们给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简单的课外语段,主要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如《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通过对这些课外语段的训练,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而且有效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们看到了课内学习对课外实践的巨大作用,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妙处,从而坚定了对课内知识学习的信心。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毕:1、尽(毕力*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4、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6、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7、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9、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10、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11、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12、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13、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14、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15、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16、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
17、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18、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9、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20、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21、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22、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23、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24、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25、书: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26、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27、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28、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29、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30、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31、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32、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33、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34、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35、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36、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37、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38、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39、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40、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人生格言文言文 40句菁华
1、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2、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3、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6、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生、死、穷、达不易其志。
12、君子*之美,不*之恶。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4、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6、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8、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19、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20、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5、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26、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2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28、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9、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30、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3、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3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5、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6、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万可加。
37、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3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9、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40、ldquo;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 40句菁华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7、人生七十古来稀。
8、天若有情天亦老。
9、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1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2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2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3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6、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qq空间说说文言文 30句菁华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9、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10、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1、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7、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忍一时,风*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21、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3、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24、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2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26、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8、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29、人生如旅,亦哭亦歌,曲终人散时,不过是痛者自痛,伤者自伤。
30、红颜未老心先死,暮墨染雨君画夕。葬泪花末雨纷霏,笑叹红尘众纷扰。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30句菁华
1、俨然整齐的样子
2、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3、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4、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
5、具答之具:详尽
6、咸来问讯咸:都
7、不复出焉复:再
8、无论魏晋无论:更不必说
9、处处志之志:作标记
10、便扶向路。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2、后遂无问津者。译文: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4、写出本文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1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
16、“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
17、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8、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19、逐段疏通文意。
20、小结
21、提问:“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乃”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22、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3、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24、讨论探究法 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是: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贯彻这一思想,同时有效地突破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5、朗读赏析法
26、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7、学生听配乐朗诵,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了解课文大意。
28、“桃花源除了景美,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美?
29、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30、用你的笔画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画好之后,如果学生愿意,就通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