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2、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写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3、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熟练运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简单命题。
5、了解函数图形的作图步骤。了解方程求近似解的两种方法:二分法、切线法。
6、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7、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8、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
9、掌握反常积分的运算。
10、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面图形的面积、*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和侧面积、*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及函数的*均值。
11、掌握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解伯努利方程.
12、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掌握单位向量、方向角与方向余弦,掌握向量的坐标表达式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方法。
13、掌握*面方程及其求法,会求*面与*面的夹角,并会用*面的相互关系(*行相交垂直)解决有关问题。
14、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二次曲面方程及其图形,会求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15、了解空间曲线的概念,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并会求其方程。
1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7、代数式
18、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9、韦达定理
20、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1、点,线,面
2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3、*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2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25、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26、推论
2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8、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9、定理1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31、逆定理
3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33、矩形性质定理2
34、菱形判定定理2
3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36、*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3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38、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39、弦切角定理
40、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41、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4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43、绝对值:
44、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4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4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47、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48、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9、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50、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存在条件相同;0的算术*方根与*方根都是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实数
2、整式与分式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4、函数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8、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9、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10、点、线、面、体
11、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2、线段的中点:
13、一元一次方程
1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5、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6、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最简的形式,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
17、乘积的符号的确定
18、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9、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20、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21、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22、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3、定义: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两条件缺一不可)
24、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25、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26、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7、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8、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9、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0、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31、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分线上。
32、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3、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4、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3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3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37、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38、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39、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0、(2)合比性质:
41、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2、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43、①两圆外离d﹥R+r。
44、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5、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7、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48、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49、*行公理推论:*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
50、解不等式组: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面积、体积最(大)问题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3、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能够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这两个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这时,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就是分类标准,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根不能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方程的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
4、基本要求: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利用代数方法判断定点是否在曲线
5、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6、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7、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8、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9、1.3—2.1.4空间中直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0、2.1直线与*面*行的判定
11、2.2*面与*面*行的判定
12、定理:如果两个*面同时与第三个*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行。
13、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
14、定理:垂直于同一个*面的两条直线*行。
15、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集合的分类(1)按元素属性分类,如点集,数集。
1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17、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8、推论: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9、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20、①直线L和⊙O相交d﹤r
2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2、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3、定理:把圆分成n(n≥3):
24、定理:
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27、扇形面积公式:
28、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29、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30、*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3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3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34、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通过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全等或相似,得出它们的边或角的关系.
35、求出每段的解析式.
36、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37、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38、an与Sn关系不清致误
39、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致误
40、忽视基本不等式应用条件致误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2、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3、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4、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5、应用数学归纳法一要注意步骤齐全,二要注意从到过程中,先假设时成立,再结合一些数学方法用来证明时也成立。
6、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7、你还记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8、.数0有区别,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
9、是向量与*行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向量和向量夹角为钝角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10、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1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方程可以理解为,但不要忘记当时,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0,亦为截距相等。
12、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图形、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椭圆与双曲线中的两个特征三角形你掌握了吗?
13、利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解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中的定比前后项的顺序?如何利用第二定义推出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如何应用焦半径公式?
14、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中,*面几何知识利用了吗?题目中是否已经有坐标系了,是否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15、你掌握了空间图形在*面上的直观画法吗?(斜二测画法)。
16、线面*行和面面*行的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你掌握了吗?线线*行、线面*行、面面*行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在解决立几问题中的应用是怎样的?每种*行之间转换的条件是什么?
17、线面*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18、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移法”求解时,一定要注意*移后所得角等于所求角(或其补角),特别是题目告诉异面直线所成角,应用时一定要从题意出发,是用锐角还是其补角,还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19、你知道公式:和中每一字母的意思吗?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解题吗?
20、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
21、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你清楚吗?,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那它归哪个象限呢?你知道锐角与第一象限的角;终边相同的角和相等的角的区别吗?
22、函数的图象的*移,方程的*移以及点的*移公式易混:
23、形如的周期都是,但的周期为。
24、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
25、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你注意解题格式和完整的文字表达。(①设出变量,写出目标函数②写出线性约束条件③画出可行域④作出目标函数对应的系列*行线,找到并求出最优解⑦应用题一定要有答。)
26、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移法”求解时,一定要注意*移后所得角等于所求角(或其补角),特别是题目告诉异面直线所成角,应用时一定要从题意出发,是用锐角还是其补角,还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27、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28、函数的基本概念
29、如果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每一点都可导,其导数值在(a,b)内构成一个新的函数,叫做f(x)在开区间(a,b)内导数,记作f’(x).
30、函数的导数与导数值的区别与联系:导数是原来函数的导函数,而导数值是导函数在某一点的函数值,导数值是常数.
31、求导
3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3、Venn图:
34、(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5、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6、做高中数学题的时候千万不能怕难题!有很多人数学分数提不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畏惧心理。有的人看到圆锥曲线和导数,看到稍微长一点的复杂一点的叙述,甚至看到21、22就已经开始退却了。这部分的分数,如果你不去努力,永远都不会挣到的,所以第一个建议,就是大胆的去做。前面亏欠数学这门学科太多,就算让它打肿了又怎样,后面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总有那么一天你去打它的脸。
37、棱柱及其性质、*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及其性质。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注意运用向量的方法解题)
38、球及其性质;经纬度定义易混。经度为二面角,纬度为线面角、球面距离的求法;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
39、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易记混。
40、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数学知识点 100句菁华
1、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5、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6、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7、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8、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9、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10、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2、圆方程
13、*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14、从个位减起;
1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16、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17、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18、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9、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0、解方程;
21、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2、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23、什么是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25、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26、环形面积=大圆–小圆=πR2-πr2
27、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9、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30、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33、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4、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35、概念和分类
36、基本规律
37、鸡兔同笼的解题思路
38、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39、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4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43、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4、*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5、*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6、推论 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4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行四边形
48、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9、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50、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51、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2、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5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54、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55、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56、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7、竖式:
58、*行某轴的直线:*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59、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60、*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61、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 的循环节是 32.
62、特征:①两个运动的物体一般同时不同地(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作相向运动;
63、概念: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6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6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6、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67、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68、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69、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70、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7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
72、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73、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
74、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75、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76、忽视零向量致误
77、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经常出现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
78、单项式与多项式
79、指数
80、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8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82、2.直线、*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83、3直线、*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84、3.1直线与*面垂直的判定
85、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
86、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87、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面直角坐标系中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88、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9、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90、方程与方程组
9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9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93、逆定理
94、矩形性质定理1
95、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96、判定定理3
97、性质定理3
98、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99、切割线定理
10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角*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分线上。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5、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6、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7、*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8、*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9、*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行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1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11、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12、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13、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5、运用公式法
16、*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方根。
17、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18、比较法
19、公式法
20、定理1 在角的*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1、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2、由坐标找点:例找点B( 3,-2 ) ?
23、关于坐标轴、原点的对称点:
24、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5、正多边形:在*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26、要抓好几个提高数学成绩的必要条件。数*算,数学解题(保证数量和质量),准备错题本,准备一本参考书,遇到难题尽量靠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直接看答案,再保持勤奋和多动笔练习。
27、因式分解
28、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9、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30、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31、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
32、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3、同底数幂的除法
34、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35、分组分解法:
36、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
37、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38、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39、特殊值法:(特殊值淘汰法)有些选择题所涉及的数学命题与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关;
40、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41、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4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3、定义不同。2表示方法不同。3、个数不同。4、取值范围不同。
4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45、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46、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均水*)的量:*均数、众数、中位数
47、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48、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49、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50、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按性质符号分类:
2、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3、乘方与开方
4、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5、*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6、横轴、纵轴、原点: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7、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8、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9、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行、与x轴垂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行、与y轴垂直。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0、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1、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12、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被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量。
1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4、*移:
15、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16、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17、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1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19、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0、有理数减法法则
21、有理数乘法法则
22、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2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4、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25、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26、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7、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28、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9、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30、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term)。
3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3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34、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35、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36、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37、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8、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这里ab是次数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39、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0、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比较大小的方法: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7、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关于“大约)应用题:
9、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如:23+34=57与34+23=57)
10、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11、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1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13、乘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14、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1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6、连减的简便计算:
17、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18、(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19、减法的验算方法:
20、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2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2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2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
2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25、单位换算:小到大除,大到小乘。
26、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27、【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8、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29、关于0的一些规定:
30、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31、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32、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33、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34、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35、“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
36、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3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8、小数加法、减法的简便计算:
39、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方千米)。
40、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
2、正方形判定定理
3、圆锥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
4、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5、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6、比较大小的方法:
7、多位数的写法
8、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9、“万”“亿”作单位的数:
10、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11、按比例分配:
12、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3、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14、判断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
15、判断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反之不成反比例关系。(简说:用乘法,积一定,成反比)
16、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17、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18、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19、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20、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21、圆锥的特征:
22、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23、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4、写法:在所写数的前面加上“—” 练习: 零上 16 摄氏度 零下
25、摄氏度
26、(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27、在圆柱的上下底面周长上任取一点分别为A、B,连接AB(使AB不是圆柱的高),沿着AB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圆柱展开后是一个*行四边形。
28、温馨提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2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底面周长,用h表示高,则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Ch
30、(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31、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32、一个圆柱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33、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34、温馨提示:
35、百分数。
36、统计。
37、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38、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9、在1、3、5、7、……、1999、2001这个数列中,数字“5”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40、统计表制作步骤: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4、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
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6、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7、函数
8、点,线,面
9、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0、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1、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2、定理
13、推论1
14、推论2
15、推论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16、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7、*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18、矩形性质定理1
19、菱形判定定理1
20、菱形判定定理2
21、正方形性质定理1
22、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2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4、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25、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6、梯形中位线定理
27、(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28、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9、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30、弦切角定理
3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3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3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4、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36、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37、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38、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39、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40、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
4、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5、三角函数符号特征是:一是全正、二正弦正、三是切正、四余弦正.
6、利用重要不等式以及变式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注意a,b (或a,b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等四同时).
7、知直线纵截距,常设其方程为或;知直线横截距,常设其方程为(直线斜率k存在时,为k的倒数)或知直线过点,常设其方程为.
8、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和两直线间的到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夹角特指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较小角,范围是。而其到角是带有方向的角,范围是
9、线性规划中几个概念:约束条件、可行解、可行域、目标函数、最优解.
10、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及其“括号”内的限制条件,在圆锥曲线问题中,如果涉及到其两焦点(两相异定点),那么将优先选用圆锥曲线第一定义;如果涉及到其焦点、准线(一定点和不过该点的一定直线)或离心率,那么将优先选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涉及到焦点三角形的问题,也要重视焦半径和三角形中正余弦定理等几何性质的应用.
11、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特别是:
12、要重视常见的寻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直译法、代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以及如何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定义法、几何法、代数法、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等),这是解析几何的两类基本问题,也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出发点.
13、计算直线与*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面的垂线找射影,或向量法(直线上向量与*面法向量夹角的余角),三余弦公式(最小角定理),或先运用等积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后虚拟直角三角形求解.注:一斜线与*面上以斜足为顶点的角的两边所成角相等斜线在*面上射影为角的*分线.
14、球体积公式。球表面积公式,是两个关于球的几何度量公式.它们都是球半径及的函数.
15、导数与极值、导数与最值:
16、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17、圆方程
18、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19、数列的函数特征
20、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21、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22、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f(a—x),则它的图象关于x=a成轴对称。
23、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24、圆柱体:
25、拟柱体
26、圆柱
27、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28、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29、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30、在△ABC中,∠C=90°,a=1,c=4,则sinA的值为
31、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A、30°B、45°C、60°D、90°
32、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
33、圆锥体:
34、写出点M的集合;
35、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36、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37、圆锥曲线:
38、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39、圆锥曲线
40、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