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2 00:00:00 数学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3、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7、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8、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0、综合计算法

11、*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 = a h

12、*行四边形底=面积÷高 a = S ÷ h

13、梯形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 h = 2 S ÷( a + b )

14、1*方米=100*方分米=10000*方厘米

15、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1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17、(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8、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9、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2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2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23、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4、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2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26、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7、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28、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29、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30、*行四边形的特点:

31、可以表示起点

32、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3、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34、公式

35、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36、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 互质的规律: (1) 相邻的自然数互质; (2) 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 (3) 1和任何数互质; (4)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5) 2和任何奇数互质。 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最大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37、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偶数

38、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39、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4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4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42、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 88 )。

43、写出长方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侧面积=( )×( )。

44、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到原来的 ,分母缩小到原来的 ,分数的值就( 扩大到原来的3倍 )。

45、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 ,女职工比男职工多30人,男职工有( )人。

46、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7、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48、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49、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50、常用的*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1)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6、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7、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8、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9、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10、用计算器来验算

1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12、构建空间想象力:

13、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14、*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15、分割法;

16、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17、*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18、三角形高=面积×2÷底 h = 2 S ÷ a

19、运算定律和性质:

20、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21、(关于“大约)应用题:

2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2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24、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25、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26、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27、*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2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29、镜子内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30、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31、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2、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33、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4、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35、身份证码:18位

3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37、解方程。

38、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9、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40、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1、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 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42、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4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44、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5、从0、2、3、7、8中选出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有因数2、3、5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8730 ),最小的是( 2370 )。 解:有0,3,7,8和0,2,3,7两种可能

46、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 88 )。

47、A、B、C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最大公因数是( B ),C是( A )的因数,A是B的(倍 )数。

48、甲数=2×3×5×A,乙数=2×3×7×A。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0,A应该是( 5 );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30,A应该是( 3 )。

49、自然数A=B-1,A、B都是非零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 AB )。

50、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请你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

51、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2、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5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5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5、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5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5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59、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60、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2)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角*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分线上。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5、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6、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7、*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8、*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9、*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行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1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11、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12、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13、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5、运用公式法

16、*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方根。

17、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18、比较法

19、公式法

20、定理1 在角的*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1、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2、由坐标找点:例找点B( 3,-2 ) ?

23、关于坐标轴、原点的对称点:

24、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5、正多边形:在*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26、要抓好几个提高数学成绩的必要条件。数*算,数学解题(保证数量和质量),准备错题本,准备一本参考书,遇到难题尽量靠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直接看答案,再保持勤奋和多动笔练习。

27、因式分解

28、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9、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30、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31、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

32、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3、同底数幂的除法

34、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35、分组分解法:

36、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

37、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38、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39、特殊值法:(特殊值淘汰法)有些选择题所涉及的数学命题与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关;

40、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41、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4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3、定义不同。2表示方法不同。3、个数不同。4、取值范围不同。

4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45、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46、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均水*)的量:*均数、众数、中位数

47、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48、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49、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50、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3)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2、小数乘法法则:

3、小数乘法意义:

4、0没有倒数和负倒数,一个非0的数除以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5、已知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求A的解题方法

6、物*置的相对性

7、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8、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9、在*面图上标出物*置的方法:

10、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1、圆周率表示同一圆内(__)和(__)的倍数关系,它用字母(__)表示,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是(__)。

12、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__)条直径;如果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__)厘米。

13、圆的直径扩大4倍,圆的面积也扩大4倍。(__)

14、一捆电线绕了9圈,每圈直径都是48厘米,这捆电线长多少米?(圆的周长就是绕一圆的长度,有9圈)

15、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直径×半径

16、小数化百分数时,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面添上百分号;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1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18、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19、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0、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21、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去掉百分号。

2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2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只是结果要写为百分数形式。看百分率前有没有比多或比少的问题;

24、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2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26、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7、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28、浓度问题

29、折扣:商品的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0、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那么反比例关系表示为:

3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的倍数。

3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33、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34、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35、减法的性质:

36、分数除法应用题:

37、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8、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39、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0、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一般有两种解题法

4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4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43、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4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5、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46、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47、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48、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49、百分数的由来: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而后,人们在分数的基础上又以100做基数,发明了百分数。

50、“数与形相结合”的思想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4)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3、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4、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6、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7、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8、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9、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0、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11、1腔肠动物的特征

12、2水螅

13、1扁形动物的特征

14、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15、4蛭

16、软体动物

17、2昆虫的结构特征

18、3蝗虫的结构特征

19、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0、动物的运动

21、1动物的运动形式

22、社会行为

23、1社会行为的特征

24、3信息交流的意义

25、1维持生态*衡

26、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7、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8、2病毒的结构

29、联系生产实际。

30、每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31、作为分解着参与物质循环

3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发酵技术的应用及其产品

33、细菌与真菌与环境的保护:污水处理厂

34、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

35、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

36、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7、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38、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39、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40、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41、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4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纲要》。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44、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45、兔:体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 四肢灵活

4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47、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或骨、关节、骨骼肌】

48、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49、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可节省费用,简化程序和减少污染

50、蛔虫:(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红色字)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5)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4、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5、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6、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8、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9、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10、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1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1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

14、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15、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16、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7、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18、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19、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20、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2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22、(a+b)(a—b)=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方之差。

23、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26、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27、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28、(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9、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30、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31、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32、*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3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5、*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36、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7、*行线的性质:

38、*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3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40、算术*方根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6)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4、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5、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如:()-156=368(用156+368计算)

7、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8、时间的加减:分减分,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化成60,再相加减;

9、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10、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11、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例:2647=( )+( )+( )+( )

12、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13、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14、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15、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6、被除数

17、完全商

18、旋转:在*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9、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

2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1、大角对大边。

22、认识角

23、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4、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5、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26、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27、比较时间: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赛(或做事)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28、学生情况分析:

29、情感与态度目标

30、3/1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6/2,这就是整数3的一个分数形式。

31、3/1分子分母同时乘以4,得到12/4,这也是整数3的一个分数形式。

32、数轴的前点(原点)

33、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1968年)

34、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36、*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37、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a。

38、205. 207. ( ). ( ). ( )

39、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

40、因为13?+23?=1所以13和23互为倒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7)

——数学五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 40句菁华

1、一个数除以一个小数,商可能是小数。 ( )

2、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均数可能相等。 ( )

3、如果两个图形能拼成*行四边形,那么它们一定完全一样。 ( )

4、把6.3838……用简便方法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

5、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后是64,这个数是( )。

6、一个盒子里放了15个球,其中有5个红球,2个绿球,7个黑球,1个黄球,从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

7、0.795保留两位小数是( )。

8、下面( )是方程。

9、一个三角形与一个*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6分米,*行四边形的高是( )分米。

10、在在小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商( )。

11、一堆圆木,堆成梯形状,下层12根,上层7根,每相邻两层差一根,这堆圆木共有( )根。 A、57 B、50 C、76 D、45

12、下面图形中不可以密铺的是( )

13、妈妈去商场买了3盒牙膏和2袋洗衣粉,一共花了30.8元,一袋洗衣粉6.7元,一盒牙膏多少钱?

14、幼儿园里买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个玩具,就多出2个玩具,如果每班分10个玩具,就少12个玩具,幼儿园里有多少个班?

15、9.9554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16、4小时15分=( )小时6千米30米=( )千米480厘米=( )米

17、在循环小数1.10010203中,移动前一个表示循环的圆点,使新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地小,新的循环小数是( )。

18、两个三位数的和一定是六位数。………………………………( )

19、1.3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 )

20、在被除数不为0的除法中,除数小于1,除得的商反而大于被除数。( )

2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一样,要把末位数对齐后再加减。( )

22、2.07÷1.5如果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去掉,商( )10倍。

23、44÷18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保留整数是( ),取三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

24、根据5.3×14=78.4,可知0.53×140=( )。5.3×1.4=( ),0.53×0.14=( ),53×1.4=( )。

25、2222是循环小数。( )

26、45除126的商加7.5得多少?

27、一台拖拉机4.5小时耕地78.75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8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28、小明家收了1010千克红薯,准备用包装袋运走。每袋最多装45千克,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袋子?

29、一堆煤有 c 吨,每车运 d 吨,运了5车后,还剩( )吨。

30、当5x=11时,x=( ),4x=( )。

31、2.8比( )的5倍少1.2。

32、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

33、解1.7x=8.5时,需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 ),x=( )。

34、方程9x-3x=4.2的解是x=0.7。( )

35、下面( )说法是正确的。

36、ab+bc=a+cb表示( )。

37、口算:(5分)

38、水果店运来15筐桔子和12筐苹果,一共重600千克。每筐桔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4分)

39、如果苹果每千克a元,雪梨每千克b元,那么

40、用字母表示*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 )。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