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数: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3、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互质的规律:(1)相邻的自然数互质;(2)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3)1和任何数互质;(4)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5)2和任何奇数互质。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4、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5、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6、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7、205≈2.2 (保留一位小数)
8、205≈2.21 (保留两位小数)
9、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10、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2、3=3/10 0.03=3/100 0.003=3/1000
13、方程的意义
1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5、一本书100页,*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个字。
16、根据运算定律写出:
17、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186+a表示( )
18、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有4.2公顷,它的长是420米,它的宽是( )米。
19、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是a,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1和a-1。( )
20、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均成绩是多少分?
21、15匹马9天喂了175.5千克饲料,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22、乘法交换律:axb=bxa
23、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
24、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5、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26、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7、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8、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9、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30、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31、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 d÷2
3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3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34、对*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35、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6、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37、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才能够相加、减。
38、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39、梯形面积公式推导:
40、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6、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7、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8、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9、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10、用计算器来验算
1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12、构建空间想象力:
13、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14、*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15、分割法;
16、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17、*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18、三角形高=面积×2÷底 h = 2 S ÷ a
19、运算定律和性质:
20、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21、(关于“大约)应用题:
2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2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24、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25、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26、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27、*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2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29、镜子内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30、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31、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2、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33、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4、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35、身份证码:18位
3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37、解方程。
38、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9、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40、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1、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 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42、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4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44、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5、从0、2、3、7、8中选出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有因数2、3、5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8730 ),最小的是( 2370 )。 解:有0,3,7,8和0,2,3,7两种可能
46、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 88 )。
47、A、B、C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最大公因数是( B ),C是( A )的因数,A是B的(倍 )数。
48、甲数=2×3×5×A,乙数=2×3×7×A。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0,A应该是( 5 );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30,A应该是( 3 )。
49、自然数A=B-1,A、B都是非零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 AB )。
50、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请你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
51、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2、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5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5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5、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5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5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59、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60、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3、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7、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8、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0、综合计算法
11、*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 = a h
12、*行四边形底=面积÷高 a = S ÷ h
13、梯形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 h = 2 S ÷( a + b )
14、1*方米=100*方分米=10000*方厘米
15、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1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17、(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8、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9、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2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2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23、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4、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2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26、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7、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28、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29、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30、*行四边形的特点:
31、可以表示起点
32、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3、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34、公式
35、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36、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 互质的规律: (1) 相邻的自然数互质; (2) 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 (3) 1和任何数互质; (4)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5) 2和任何奇数互质。 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最大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37、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偶数
38、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39、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4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4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42、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 88 )。
43、写出长方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侧面积=( )×( )。
44、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到原来的 ,分母缩小到原来的 ,分数的值就( 扩大到原来的3倍 )。
45、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 ,女职工比男职工多30人,男职工有( )人。
46、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7、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48、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49、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50、常用的*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2(1);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3、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不能够密铺。
4、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5、*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7、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0、积与因数的关系:
1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12、小数除以整数:
13、小数除以小数:
14、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15、在*行四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6、三角形和*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相等,则三角形的底是*行四边形的2倍,*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一半。
17、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18、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19、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20、5□中最大填()时这个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的约数有()
21、已知a=2×2×3×5b=2×5×7,a和b公有的质因数有(),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22、一个非0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3、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
24、8÷[14-(9.85+1.07)](2.44-1.8)÷0.4×20
25、一段长方体钢材,长1.6米,横截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厘米刚重7.8克,这块方钢重多少?
26、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缸内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头浸入水中后,水面升到16厘米,求石块的体积。
27、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8、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
29、3232的循环节是32.
30、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数学七年级知识点 60句菁华
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4、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5、方程的思想。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
6、列代数式
7、代数式的值
8、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10、正数:大于0的数。
11、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1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1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16、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17、乘法交换律:ab=ba
18、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9、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20、*方根
21、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2、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4、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25、垂线的性质:
26、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27、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28、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29、有理数乘法法则
30、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32、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33、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34、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35、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36、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37、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38、多项式
39、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40、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1、绝对值:
42、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43、用“≌”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4、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45、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46、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47、若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48、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y,底角是x,那么y与x的关系式为y=180—2x。
49、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_____________叫两点间距离.
50、数学活动——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51、0表示的意义
52、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53、注意:
54、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55、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56、绝对值的性质
57、总结梳理,提炼方法。
58、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9、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a/0无意义。
60、判断:1)最小的自然数是1;2)最小的整数是1;3)一个有理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1;
——8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4、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5、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6、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7、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8、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9、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10、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11、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12、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13、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雄蕊包括花药、花丝
14、蜕皮是外骨骼,蜕皮是因为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15、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
16、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7、*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
18、从蛋壳孵化后身体有羽毛能自行觅食的可视为早成鸟(如:小鸡小鸭等)若无羽靠双亲喂食是晚成鸟(如燕子、麻雀)
19、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维持第二特征。
20、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2、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2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2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25、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26、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题中若提到基因、染色体、DNA等的改变均为课遗传变异)
27、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28、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9、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30、生物防治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31、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32、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了“用进废退学说”。
33、非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有阳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34、植物、动物、微生物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5、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领域的总和。
36、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组成。
37、可再生资源要遵循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物、土地、水)
38、变态发育: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39、昆虫生殖发育特点:卵生、有性生殖、体内*。
40、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4、状语后置:
5、省略主语:
6、省略宾语:
7、请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大意。
8、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9、文章中鹓鶵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0、开篇点题;
1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12、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3、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
15、熟读课文,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16、“一位胆小怕事的老年人颤巍巍地摆着双手,要想劝阻年轻人别这么干。”句中“颤颤巍巍“是否多余?它有什么作用?
17、文学常识积累。
18、掌握叙事抒情的写作特点,体悟人生奋斗和读书的意义。
19、文章体裁:
20、作品情感:
21、线索法
22、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2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4、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2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26、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7、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28、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29、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3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3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32、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33、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34、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35、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36、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7、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38、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39、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综合性学习》
(一).《献给母亲的歌》
40、请写出两个有关春天的农谚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B春雨贵如油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2、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3、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4、圆周率实验:
5、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6、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7、取近似数的方法:
8、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9、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10、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兀来表示,兀≈3.14
11、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1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3、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1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10。
15、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的倍数。
16、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8、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19、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0、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2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2、分数的分类
23、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4、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5、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6、分数加减法应用题: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7、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8、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29、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30、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31、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
3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3、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34、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3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6、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37、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8、、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9、、长方体
40、圆锥体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
1、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2、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3、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5、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6、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7、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8、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10、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11、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12、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13、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4、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15、天然气:甲烷(ch4)
16、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17、氢氯酸(hcl):盐酸
18、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19、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20、淡黄色固体:硫磺;
21、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2、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23、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24、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2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2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27、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8、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29、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30、(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31、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3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3、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34、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5、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36、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37、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38、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39、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40、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表示物体个数:1,2,3,4,5,6,7,8,9,10,…….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5、长方形面积=长×宽
6、直线、射线、线段
7、量角的步骤:
8、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9、用三角板可以画的角:180°165°150°135°120°105°90°75°60°45°30°15°
10、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1、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12、速度单位通常有:千米/时、米/分、米/秒等。
13、与两条*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长度都相等。或者说: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经过直线上一点(或外一点)作垂线,可以画一条。
14、从*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行四边形的底。
15、*行四边形的特点:容易变形。例如:伸缩门、升降机
16、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360°。
17、商的变化规律:
18、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直观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大小,便于比较。
19、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条形图一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20、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2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22、连加、连减
23、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6、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7、升: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用L表示。
28、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估算: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够除商就是两位数,如果不够,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商是一位数。
29、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四舍之后,除数小了,初商可能偏大,要调小;五入之后,除数大了,初商可能偏小,要调大;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30、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31、分析问题从问题想起,去寻找相关的已知条件,逐步解答问题。
3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3、同级的运算,哪个在前就先算哪一个。
34、线段有两个端点,可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不可测量;直线没有端点,不可测量。
35、量角时要注意量角器的中心与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6、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度。记做1°
3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得越大,角越大。
38、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39、沏茶类问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40、排队论问题策略: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