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数学

1、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2(1);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3、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不能够密铺。

4、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5、*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7、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0、积与因数的关系:

1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12、小数除以整数:

13、小数除以小数:

14、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15、在*行四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6、三角形和*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相等,则三角形的底是*行四边形的2倍,*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一半。

17、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18、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19、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20、5□中最大填()时这个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的约数有()

21、已知a=2×2×3×5b=2×5×7,a和b公有的质因数有(),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22、一个非0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3、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

24、8÷[14-(9.85+1.07)](2.44-1.8)÷0.4×20

25、一段长方体钢材,长1.6米,横截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厘米刚重7.8克,这块方钢重多少?

26、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缸内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头浸入水中后,水面升到16厘米,求石块的体积。

27、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8、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

29、3232的循环节是32.

30、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1)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6、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7、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8、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9、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10、用计算器来验算

1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12、构建空间想象力:

13、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14、*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15、分割法;

16、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17、*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18、三角形高=面积×2÷底 h = 2 S ÷ a

19、运算定律和性质:

20、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21、(关于“大约)应用题:

2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2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24、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25、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26、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27、*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2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29、镜子内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30、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31、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2、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33、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4、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35、身份证码:18位

3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37、解方程。

38、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9、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40、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1、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 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42、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4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44、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5、从0、2、3、7、8中选出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有因数2、3、5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8730 ),最小的是( 2370 )。 解:有0,3,7,8和0,2,3,7两种可能

46、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 88 )。

47、A、B、C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最大公因数是( B ),C是( A )的因数,A是B的(倍 )数。

48、甲数=2×3×5×A,乙数=2×3×7×A。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0,A应该是( 5 );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30,A应该是( 3 )。

49、自然数A=B-1,A、B都是非零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 AB )。

50、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请你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

51、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2、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5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5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5、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5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5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59、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60、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2)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3、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7、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8、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0、综合计算法

11、*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 = a h

12、*行四边形底=面积÷高 a = S ÷ h

13、梯形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 h = 2 S ÷( a + b )

14、1*方米=100*方分米=10000*方厘米

15、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1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17、(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8、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9、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2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2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23、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4、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2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26、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7、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28、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29、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30、*行四边形的特点:

31、可以表示起点

32、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3、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34、公式

35、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36、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 互质的规律: (1) 相邻的自然数互质; (2) 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 (3) 1和任何数互质; (4)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5) 2和任何奇数互质。 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最大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37、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偶数

38、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39、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4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4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42、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 88 )。

43、写出长方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侧面积=( )×( )。

44、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到原来的 ,分母缩小到原来的 ,分数的值就( 扩大到原来的3倍 )。

45、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 ,女职工比男职工多30人,男职工有( )人。

46、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7、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48、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49、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50、常用的*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3)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有理数的概念

5、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6、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7、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8、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9、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10、有理数减法法则

1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2、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3、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1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15、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1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17、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8、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9、垂线段最短。

20、*行线的判定:

2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2、*行线的性质:

23、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24、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5、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6、相反数

27、倒数

28、算术*方根

29、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30、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4)

——中考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2、函数=4x+1是正比例函数。

3、cs30°=。

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5、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6、经过圆心*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7、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8、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9、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10、整式和分式

11、指数

12、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13、幂的运算性质:① o = ;② ÷ = ;③ = ;④ = ;⑤

14、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15、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16、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17、角(*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18、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19、公理、定理

20、定义(包括内、外角)

21、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2、一般性质(角)

23、定义及一般形式:

24、根的判别式:

25、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26、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2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8、应用举例(略)

29、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30、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31、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列方程[组]求解)。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要合理选用一般式或顶点式,并应充分运用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特点,寻找新的点的坐标。如下图:

3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3、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34、"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35、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36、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37、*分已知弧

38、科学的听课方式

39、求与y轴*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0、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41、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42、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43、图形的对应关系多涉及到三角形的全等或相似问题,对其中可能出现的有关角、边的可能对应情况加以分类讨论。

44、由动点问题引出的函数关系,当运动方式改变后(比如从一条线段移动到另一条线段)是,所写的函数应该进行分段讨论。

45、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6、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47、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4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 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49、解方程原理:天**衡。

50、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51、*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52、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53、身份证码: 18 位

54、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55、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56、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57、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58、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59、tan45= 1.

60、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点在一个顶点上。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5)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3、0乘任何实数都等于0,除以任何非零实数都等于0,任何实数加上0等于其本身。

4、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5、分数乘分数的的计算方法

6、倒数的意义

7、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8、正比例和反比例:

9、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直径,则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__)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__)。

10、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__)

11、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__)

12、3.14(__)π

13、14×8=25.12 3.14×9=28.26 3.14×16=50.24 3.14×25=78.50

14、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总体思路,记住一点,周长的概念,所有围成这个图形的线段或曲线的长度之和。所以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时,首先把阴影部分这个图形的轮廓画出来,找出这个图形都由哪些线段、哪些曲线组合起来的。再分别求出这些线段、曲线的长度,最后相加。比如,这个图形:

15、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S=π(C÷π÷2)?

16、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圆的面积=78.5%正方形的面积

17、小数化百分数时,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面添上百分号;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18、应纳税额。计算方法:营业额×税率

19、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本金=利息÷利率÷时间,利率=利息÷本金÷时间,时间=利息÷本金÷利率

20、两种数量比较

21、区分比和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22、求每份数的方法和÷分数和=每份数相差数÷相差份数=每份数部分数÷对应份数=每份数

23、相遇问题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

24、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5、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读作百分之。

26、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2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9、只修改970405的某一个数字,就可使修改后的六位数能被225整除,修改后的六位数是_____。

30、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31、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32、常用的分数、小数及百分数的互化

3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5、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纳税的种类: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36、银行存款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37、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38、当符合什么条件时,错误才能变成正确?

39、位置的表示方法: A(列,行)如:A(3,4)表示A点在第三列第四行。

40、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1、倍数和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4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43、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44、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5、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46、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47、化简比:

48、用分率解:按比例分配通常把总量看作单位一,即转化成分率。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几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再用总量分别乘几分之几。

49、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50、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51、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52、确定物*置的方法:

5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54、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55、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56、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7、圆心: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注:圆心一般符号O表示

58、日常应用:

59、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60、“方程”思想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6)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2、小数乘法法则:

3、小数乘法意义:

4、0没有倒数和负倒数,一个非0的数除以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5、已知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求A的解题方法

6、物*置的相对性

7、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8、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9、在*面图上标出物*置的方法:

10、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1、圆周率表示同一圆内(__)和(__)的倍数关系,它用字母(__)表示,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是(__)。

12、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__)条直径;如果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__)厘米。

13、圆的直径扩大4倍,圆的面积也扩大4倍。(__)

14、一捆电线绕了9圈,每圈直径都是48厘米,这捆电线长多少米?(圆的周长就是绕一圆的长度,有9圈)

15、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直径×半径

16、小数化百分数时,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面添上百分号;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1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18、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19、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0、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21、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去掉百分号。

2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2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只是结果要写为百分数形式。看百分率前有没有比多或比少的问题;

24、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2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26、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7、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28、浓度问题

29、折扣:商品的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0、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那么反比例关系表示为:

3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的倍数。

3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33、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34、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35、减法的性质:

36、分数除法应用题:

37、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8、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39、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0、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一般有两种解题法

4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4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43、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4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5、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46、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47、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48、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49、百分数的由来: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而后,人们在分数的基础上又以100做基数,发明了百分数。

50、“数与形相结合”的思想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7)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4、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圆:*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7、普查与抽样调查

8、扇形统计图

9、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0、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1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12、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13、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14、证明:

15、1周角=__________*角=_____________直角=____________.

16、*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互补.

1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18、相反数:

19、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0、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2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23、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24、正数:大于0的数。

25、负数:小于0的数。

26、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7、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8、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9、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30、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1、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3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3、乘法结合律:(ab)c=a(bc)

34、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35、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6、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37、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38、在单项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39、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

40、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41、有理数减法法则

42、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43、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44、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5、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46、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47、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4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49、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50、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8)

——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2、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3、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4、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5、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7、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8、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9、A项 B项

10、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11、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12、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1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14、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1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1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7、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18、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19、数的大小比较:

20、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2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22、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23、(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24、减法的验算方法:

25、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6、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的分数单位是1/2

2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2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29、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0、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31、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3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33、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3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5、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36、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37、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38、记忆大小月的方法:(1)拳头记忆法。(2)歌诀记忆法。(3)单、双数记忆法。

39、*年:2月有28天的月份是*年,*年有365天。

40、闰年:2月有29天的月份是*年,*年有365天。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9)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

1、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课文内容把握

3、当涂:当道,当权

4、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5、更:更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9、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1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12、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13、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4、“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15、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16、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17、李贺在诗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18、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19、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20、“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1、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22、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3、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25、本诗结构: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气候之奇。中间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接着四句写军中的情境和差别宴会的场面。最后四句写雪地送别。

26、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7、通过写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8、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9、支点法

30、图画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