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1、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2、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3、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4、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5、应用数学归纳法一要注意步骤齐全,二要注意从到过程中,先假设时成立,再结合一些数学方法用来证明时也成立。

6、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7、你还记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8、.数0有区别,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

9、是向量与*行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向量和向量夹角为钝角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10、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1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方程可以理解为,但不要忘记当时,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0,亦为截距相等。

12、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图形、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椭圆与双曲线中的两个特征三角形你掌握了吗?

13、利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解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中的定比前后项的顺序?如何利用第二定义推出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如何应用焦半径公式?

14、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中,*面几何知识利用了吗?题目中是否已经有坐标系了,是否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15、你掌握了空间图形在*面上的直观画法吗?(斜二测画法)。

16、线面*行和面面*行的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你掌握了吗?线线*行、线面*行、面面*行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在解决立几问题中的应用是怎样的?每种*行之间转换的条件是什么?

17、线面*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18、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移法”求解时,一定要注意*移后所得角等于所求角(或其补角),特别是题目告诉异面直线所成角,应用时一定要从题意出发,是用锐角还是其补角,还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19、你知道公式:和中每一字母的意思吗?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解题吗?

20、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

21、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你清楚吗?,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那它归哪个象限呢?你知道锐角与第一象限的角;终边相同的角和相等的角的区别吗?

22、函数的图象的*移,方程的*移以及点的*移公式易混:

23、形如的周期都是,但的周期为。

24、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

25、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你注意解题格式和完整的文字表达。(①设出变量,写出目标函数②写出线性约束条件③画出可行域④作出目标函数对应的系列*行线,找到并求出最优解⑦应用题一定要有答。)

26、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移法”求解时,一定要注意*移后所得角等于所求角(或其补角),特别是题目告诉异面直线所成角,应用时一定要从题意出发,是用锐角还是其补角,还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27、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28、函数的基本概念

29、如果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每一点都可导,其导数值在(a,b)内构成一个新的函数,叫做f(x)在开区间(a,b)内导数,记作f’(x).

30、函数的导数与导数值的区别与联系:导数是原来函数的导函数,而导数值是导函数在某一点的函数值,导数值是常数.

31、求导

3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3、Venn图:

34、(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5、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6、做高中数学题的时候千万不能怕难题!有很多人数学分数提不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畏惧心理。有的人看到圆锥曲线和导数,看到稍微长一点的复杂一点的叙述,甚至看到21、22就已经开始退却了。这部分的分数,如果你不去努力,永远都不会挣到的,所以第一个建议,就是大胆的去做。前面亏欠数学这门学科太多,就算让它打肿了又怎样,后面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总有那么一天你去打它的脸。

37、棱柱及其性质、*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及其性质。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注意运用向量的方法解题)

38、球及其性质;经纬度定义易混。经度为二面角,纬度为线面角、球面距离的求法;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

39、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易记混。

40、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实数

2、整式与分式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4、函数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8、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9、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10、点、线、面、体

11、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2、线段的中点:

13、一元一次方程

1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5、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6、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最简的形式,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

17、乘积的符号的确定

18、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9、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20、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21、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22、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3、定义: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两条件缺一不可)

24、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25、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26、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7、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8、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9、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0、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31、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分线上。

32、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3、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4、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3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3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37、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38、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39、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0、(2)合比性质:

41、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2、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43、①两圆外离d﹥R+r。

44、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5、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7、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48、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49、*行公理推论:*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

50、解不等式组: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面积、体积最(大)问题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3、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能够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这两个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这时,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就是分类标准,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根不能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方程的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

4、基本要求: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利用代数方法判断定点是否在曲线

5、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6、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7、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8、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9、1.3—2.1.4空间中直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0、2.1直线与*面*行的判定

11、2.2*面与*面*行的判定

12、定理:如果两个*面同时与第三个*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行。

13、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

14、定理:垂直于同一个*面的两条直线*行。

15、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集合的分类(1)按元素属性分类,如点集,数集。

1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17、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8、推论: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9、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20、①直线L和⊙O相交d﹤r

2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2、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3、定理:把圆分成n(n≥3):

24、定理:

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27、扇形面积公式:

28、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29、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30、*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3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3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34、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通过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全等或相似,得出它们的边或角的关系.

35、求出每段的解析式.

36、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37、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38、an与Sn关系不清致误

39、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致误

40、忽视基本不等式应用条件致误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

4、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5、三角函数符号特征是:一是全正、二正弦正、三是切正、四余弦正.

6、利用重要不等式以及变式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注意a,b (或a,b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等四同时).

7、知直线纵截距,常设其方程为或;知直线横截距,常设其方程为(直线斜率k存在时,为k的倒数)或知直线过点,常设其方程为.

8、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和两直线间的到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夹角特指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较小角,范围是。而其到角是带有方向的角,范围是

9、线性规划中几个概念:约束条件、可行解、可行域、目标函数、最优解.

10、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及其“括号”内的限制条件,在圆锥曲线问题中,如果涉及到其两焦点(两相异定点),那么将优先选用圆锥曲线第一定义;如果涉及到其焦点、准线(一定点和不过该点的一定直线)或离心率,那么将优先选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涉及到焦点三角形的问题,也要重视焦半径和三角形中正余弦定理等几何性质的应用.

11、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特别是:

12、要重视常见的寻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直译法、代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以及如何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定义法、几何法、代数法、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等),这是解析几何的两类基本问题,也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出发点.

13、计算直线与*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面的垂线找射影,或向量法(直线上向量与*面法向量夹角的余角),三余弦公式(最小角定理),或先运用等积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后虚拟直角三角形求解.注:一斜线与*面上以斜足为顶点的角的两边所成角相等斜线在*面上射影为角的*分线.

14、球体积公式。球表面积公式,是两个关于球的几何度量公式.它们都是球半径及的函数.

15、导数与极值、导数与最值:

16、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17、圆方程

18、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19、数列的函数特征

20、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21、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22、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f(a—x),则它的图象关于x=a成轴对称。

23、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24、圆柱体:

25、拟柱体

26、圆柱

27、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28、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29、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30、在△ABC中,∠C=90°,a=1,c=4,则sinA的值为

31、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A、30°B、45°C、60°D、90°

32、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

33、圆锥体:

34、写出点M的集合;

35、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36、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37、圆锥曲线:

38、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39、圆锥曲线

40、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中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

1、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3、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4、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6、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单位换算:

8、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9、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0、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3、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4、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5、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17、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18、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9、浮力利用:

20、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2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2、杠杆种类:

2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25、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26、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27、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2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9、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30、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31、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32、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33、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4、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5、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36、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37、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38、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9、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4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41、*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42、*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43、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44、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46、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47、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48、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49、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50、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5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52、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5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54、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55、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56、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7、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8、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59、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60、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满时,瓶口处有层气体,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

61、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这是因为随着开水的倒出,进入了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很快膨胀,压强增大,推开瓶塞。

62、夏天用我国南方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装开水,会很快冷却,且比气温低。这是因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渗透出来,到了容器壁外的水会很快地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水温很快降低。当水温降到和气温一样时,水还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度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故水温不会降得过低。

63、刀刃磨的很薄——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64、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65、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6、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防止车内物体在司机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67、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为什么越是用力捏闸,车停得越快?

68、整把钳子是一个省力杠杆

69、钳柄套上塑料套是方便电工使用时能够绝缘,防止漏电。

70、拔河时地面上谨防有沙粒———防止滚动摩擦。

71、农村的水稻夜间要注水,白天要放水,为什么?

72、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酸碱的腐蚀是化学变化

73、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74、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或重要性)

75、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有何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76、生态系统(P22--32)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7、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8、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79、病毒的个体非常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中,因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80、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81、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先要吸收水分,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82、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因此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83、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84、考查文言文翻译

85、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86、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87、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白灰面,二是出现了夯土台基。

88、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堪称战国时代青铜器的杰作。

89、《霍去病墓前石刻》被称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马踏匈奴》。

90、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安济桥(赵州桥)。

91、元代肖像画家王绎,驰名江浙一带,著《写像秘诀》一书。

92、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

93、古罗马拱顶建筑的杰出代表是万神庙。

94、西班牙十七世纪画家委拉斯贵支的肖像画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宫廷肖像,一类是亲友肖像,一类是下层人民肖像。

95、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马拉之死》,表达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

96、漫画《高康大》的作者是法国画家杜米埃。

97、欧洲油画技术的革新者是尼德兰(国)的凡?埃克兄弟。

98、法国画家米勒以其质朴*凡的笔调深刻地表现了田间劳动者的生活面貌,最有代表性的有《播种者》、《拾穗者》和《晚钟》等。

99、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100、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数学知识点 100句菁华

1、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5、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6、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7、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8、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9、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10、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2、圆方程

13、*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14、从个位减起;

1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16、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17、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18、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9、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0、解方程;

21、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2、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23、什么是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25、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26、环形面积=大圆–小圆=πR2-πr2

27、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9、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30、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33、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4、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35、概念和分类

36、基本规律

37、鸡兔同笼的解题思路

38、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39、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4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43、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4、*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5、*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6、推论 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4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行四边形

48、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9、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50、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51、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2、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5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54、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55、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56、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7、竖式:

58、*行某轴的直线:*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59、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60、*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61、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 的循环节是 32.

62、特征:①两个运动的物体一般同时不同地(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作相向运动;

63、概念: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6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6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6、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67、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68、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69、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70、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7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

72、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73、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

74、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75、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76、忽视零向量致误

77、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经常出现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

78、单项式与多项式

79、指数

80、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8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82、2.直线、*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83、3直线、*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84、3.1直线与*面垂直的判定

85、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

86、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87、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面直角坐标系中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88、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9、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90、方程与方程组

9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9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93、逆定理

94、矩形性质定理1

95、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96、判定定理3

97、性质定理3

98、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99、切割线定理

10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6)

——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2、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写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3、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熟练运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简单命题。

5、了解函数图形的作图步骤。了解方程求近似解的两种方法:二分法、切线法。

6、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7、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8、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

9、掌握反常积分的运算。

10、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面图形的面积、*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和侧面积、*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及函数的*均值。

11、掌握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解伯努利方程.

12、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掌握单位向量、方向角与方向余弦,掌握向量的坐标表达式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方法。

13、掌握*面方程及其求法,会求*面与*面的夹角,并会用*面的相互关系(*行相交垂直)解决有关问题。

14、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二次曲面方程及其图形,会求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15、了解空间曲线的概念,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并会求其方程。

1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7、代数式

18、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9、韦达定理

20、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1、点,线,面

2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3、*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2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25、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26、推论

2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8、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9、定理1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31、逆定理

3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33、矩形性质定理2

34、菱形判定定理2

3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36、*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3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38、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39、弦切角定理

40、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41、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4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43、绝对值:

44、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4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4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47、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48、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9、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50、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存在条件相同;0的算术*方根与*方根都是0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

1、相反数

2、*方根

3、乘法

4、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5、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6、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7、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9、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10、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11、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2、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1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15、*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16、*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线的*行

17、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8、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9、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0、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21、垂线段最短。

2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23、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2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5、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26、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27、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8、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29、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0、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1、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2、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3、全等图形

34、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35、全等三角形

36、若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37、能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相关公式①路程=速度×时间②长方形周长=2×(长+宽)③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④本息和=本金+利率×本金×时间。⑤总价=单价×总量。⑥*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8、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39、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40、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8)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比较大小的方法: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7、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关于“大约)应用题:

9、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如:23+34=57与34+23=57)

10、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11、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1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13、乘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14、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1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6、连减的简便计算:

17、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18、(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19、减法的验算方法:

20、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2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2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2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

2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25、单位换算:小到大除,大到小乘。

26、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27、【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8、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29、关于0的一些规定:

30、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31、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32、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33、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34、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35、“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

36、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3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8、小数加法、减法的简便计算:

39、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方千米)。

40、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9)

——数学分析知识点的总结 40句菁华

1、代数式

2、整式与分式

3、韦达定理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5、角边角公理(

6、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7、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8、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0、*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11、*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12、矩形性质定理2

13、矩形判定定理1

14、菱形性质定理1

15、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1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1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8、判定定理2

19、性质定理3

20、弦切角定理

21、①两圆外离

22、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L=nR

23、提高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解题方法的巧妙与简捷;二是对常规解法的掌握是否达到高度的熟练程度。

24、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25、*面向量: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26、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7、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28、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29、绝对值:

30、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31、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3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33、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34、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3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36、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致误

37、忽视零向量致误

38、数列中的最值错误

39、面积体积计算转化不灵活致误

40、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0)

——数学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4、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5、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6、推论: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推论: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8、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9、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0、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1、1=3.14 2=6.28 3=9.42 4=12.56 5=15.7 6=18.84

12、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3、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14、圆的有关性质

15、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6、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7、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8、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9、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20、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1、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2、内公切线长= d-R-r外公切线长= d-R+r

23、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24、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5、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26、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27、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28、圆的周长C=2d

29、圆锥侧面积S=rl

30、圆的标准方程

31、圆的一般方程

3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规定x1

33、圆的周长C=2πr=πd

34、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35、①直线L和⊙O相交 d

3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外角等于内对角

3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39、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40、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相关词条